分类:大专论文 更新时间:08-24 来源:网络
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过:“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生存。[ 摘自 唐玲.浅谈儿童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性[M].赤子.2014.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里,节奏是无处不在的,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形式要素之一。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十分喜爱上音乐课,他们爱唱歌、爱跳舞、爱表演。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又如何让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动起来”?我想,培养低年级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能让他们很好的表现音乐,节奏训练是不可小视的。为此,我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上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
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做出了一项伟大的贡献,那就是将语言引进音乐教学。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的时候曾经说过:“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自出生后就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位家长都会教的:一是说话;二是学走路。因此,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能够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亲切、熟悉,它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的教学,学习中也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概念的体现。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节奏如若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2/4 ▏X X ▏是两拍,基本上孩子们听不懂也不知到底是什么意思,学习起来就会非常的被动。所以节奏教学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内心培养出学习的欲望。低年级的孩子善于模仿,乐于参与各类音乐游戏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诵读一些简单的儿歌或者模仿动物的叫声等,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节奏。例如:在歌曲《动物说话》中有模仿小鸡、小鸭的声音“叽叽 叽”、“嘎嘎 嘎”。教师在教歌词的时候,可以与学生进行接龙游戏,教师说前面部分“小鸡 说话”,学生模仿小鸡的叫声“叽叽 叽”;之后再加入小鸭“小鸭 说话”,学生接“嘎嘎 嘎”。同时还可以拓展,例如“小 猫 喵喵 喵”、“小 羊 咩咩 咩”、“小 狗 汪汪 汪”等等。学生在儿歌诵读中兴趣十足,很轻松的就掌握了此处的节奏。
音乐游戏活动和语言联系紧扣住节奏的走向,不仅进行了节奏的联系,同时还培养了歌词创编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节奏的敏感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节奏的感知能力。
按照一定的、有规律进行的节奏我们称之为“恒拍”。“恒拍”在音乐中的作用不容小嘘,它相当于一个参照物。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对一年级的学生,老师给与不给恒拍,带来的教学效果可能会相差甚远。恒拍的建立对以后节奏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恒拍是节奏的核心。恒拍为四分音符,掌握到恒拍的匀速后,再以恒拍为参照,学习感受二分音符、八分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就相对简单了。恒拍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匀速,这与人的均匀平衡感有关,它是培养人的自控能力最重要、最基础的训练。
苏教版2013年出版的一年级音乐课本中,2/4与4/4拍的歌曲较多,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孩子把握好一个稳定的节奏,可以在歌曲开始前打一个4拍的恒拍“ ▏ⅩⅩⅩⅩ ▏”告诉学生在四拍后进入歌曲,同时在歌曲中教师同样将此拍延续,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拍手、拍腿等动作和老师一同拍,时刻能让学生感受到拍点,在歌曲结束时能和拍子合上,做到节拍、节奏正确。
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恒拍的概念,使学生慢慢形成良好的内心节奏感,形成节奏意识,从而获得基础的音乐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