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免费论文网 更新时间:08-25 来源:网络
电视传媒业由于制作技术和手段的特殊性,对电视传媒内部的机制造假缺乏认知,另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国情,所处的电视环境也相应的有所区别,所以研究造假的机制性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1.电视媒体商业化趋向的外界因素
传播学界较为流行的分类方法, 是将世界各国的电视体制分为三种类型:国营型、商业型和公共型[5]。英国广播电视(BBC)就是公营这样的运营模式。就传播功能而言,公共广播电视是自治的。就社会舆论表达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具有多样化、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就文化角色而言, 公共广播电视是民族语言、精神、美学的体现。就社会地位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在政治中位置独特, 显示出政治控制与媒介独立的博弈现象。就经济机制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具有非商业主义的传统[6]。
然而电视传媒的经济价值凸显,商业化是世界电视产业的主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抛弃了一元模式,采用二元模式的发展思路。所谓一元模式,就是一个国家只允许一种电视传媒模式存在,即一个国家只有国有国营性质的电视机构或者单一的商有商营电视企业,也可以是单一的公有公营性质的电视公司;所谓二元模式,就是一个国家允许两种不同性质的电视传媒发展模式并存[7]。从单一模式向二元模式的转变是客观的存在,对于商业电视的介入几乎是世界电视发展的必然规律,也代表电视传媒发展的方向。
2.BBC竞争发展的内在因素
英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独家垄断阶段、分营垄断阶段、竞争发展阶段[8]。英国作为电视传媒的诞生地,传媒发展定为公有公营一元发展模式,1927年1月1日,由英国皇室颁发“皇家约章”,把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公营话,取名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赋予BBC在全英国无线电广播的垄断权。到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的独家垄断开始引起社会的不满,195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独立电视法案》,允许在英国开办商业性的电视,组建了“独立电视台”(Independent Television,简称ITV[ 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ITV,英国独立电视台(Independent Television,简称ITV)是英国第二大无线电视经营商,在1955年设立,目的是为BBC提供竞争。]),从而商业电视开始发展壮大起来。
第一、BBC平衡在政府、公众与商业媒体之间的利益
自从1954年英国政府保障了商业电视的合法地位后,英国的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之争一直没有间断过,主要矛盾重点在于执照费的分配上。BBC的财政主要来源于执照费的收取,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经费来源,BBC不包含任何商业广告,理论上讲,节目制作人可以不受任何商业利益驱使,但事实上还是需要面对各方的压力。
①成本。首先执照费标准还是由政府确定,政府可以借此来对BBC的发展来施压。对于商业电视来说,观众用执照费获得了收看许可的电视频道中有三个是商业电视为观众提供的节目内容,但却没能在观众为此而付出的资金中分到一杯羹。尤其是在政府放宽了BBC的经营范围后,争议越演越烈,为了缓和矛盾,政府严格限定了BBC所获得执照费的使用范围,并要求其将执照费的使用情况向公众发布[9]。经费减少了,这就促使BBC制订了更加商业化的发展战略,娱乐节目增多效仿商业电视的做法,但如果BBC简单地以一般商业电视台的逻辑做节目,势必又会遭致违背其公共服务宗旨的批评,也和它“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提供给大众的应该是那些我们认为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他们想要的[10]的传统相悖,这导致机制内部出现问题也是难免了。”
②收视率。一位英国学者撰写的《收视率大战谁为王》中,详细描述了2004年英国电视的收视情况[11]。在排行榜中,十大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独立电视网ITV就占八个,BBC的市场份额和观众总数越来越低,为了平息BBC执照费交纳的主体——公众的不满,向公众证明执照费的收取费是物有所值的。于是BBC 除了增加节目的类型外,同时也在内容的制作上更为丰富,一些符合一般大众口味的游戏节目、情景喜剧、肥皂剧越来越兴起,节目内容开始趋于平民化,在这样一个商业竞争下,节目的“状况”也不断出现。过分迎合观众口味,不仅会无意识地激发受众的低级欲求,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迷失方向,造成了单方向强调娱乐化,导致了节目的媚俗。
第二、BBC管理上的疏漏
对于“凯利事件”中吉利根所报道的,实指政府在对伊动武的证据问题上撒谎,但对于性质如此严重的新闻报道,BBC难道在播发前没有任何编辑事前审阅过吉利根的采访文本笔记吗?没有编辑考虑过对于事态这么严重的报道是否合适播放或者慎重的查询事件是否真实呢?BBC虽然保持有其独立性,但是面对政治性的问题英国政府的态度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BBC早在1947年BBC换发执照之际,对BBC调查的贝弗里奇报告就指出,“BBC存在官僚作风,自鸣得意、偏袒不公以及毫无效率”[12]。另外纪录片《与女王的一年》因其内部编辑流程出现问题,然而台台长芬彻姆发现故事并非真实,却仍允许宣传片播放,直到第二天上午才纠正这一错误。BBC倨傲的态度确实是问题,作为英国最强有力的媒体,八十多年来养成了垄断独尊的态度。透过此系列事件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肇始于垄断时代的作风的余绪。暴露出BBC内部管理上的问题、缺陷,应该引起重视,认真对待。
3.新闻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淡化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帕米尔耶里认为:“真正的道德旨在为公众谋利益的行为” [13]。英国媒体最大的特性表现在其公共性上,本质上要求电视媒体具有公益性,为公众谋利益,它实际上是受公众委托使用的公共资源,对于BBC连续出现的造假的事件除了内部管理出现纰漏外,媒体的从业人员也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电视从业人员职业精神淡化,道德水准下降,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