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毕业文献 更新时间:11-23 来源:网络
母语为日语的学生习得汉语时,日语汉字词会对其产生影响。其中有的影响是积极的,对汉语习得有促进作用;有的影响是消极的,会对汉语习得产生阻碍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汉语习得的成功率,利用好积极的一方面克服消极阻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说明论文所选课题背景、选择课题的原因以及课题研究的意义。除此之外,列举课题研究的几种方法并进行具体的说明。
其次,具体分析日语语言知识,包括介绍日语汉字词的历史、日语汉字词的特点,并与汉语汉字词对比,然后进行分类。
再次,结合日语汉字词的特点,将其与汉语汉字词进行对比与归纳,总结出四类不同的日语汉字词。本文依托此四类词,逐一分析其对汉语习得造成的影响。同时,我们结合“迁移理论”,具体分析了日语汉字词对汉语习得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具体探究两种不同影响产生的原因。
最后,针对日语汉字词对汉语习得的影响,基于相关理论研究与教学实例分析、研究教学策略,并针对不同的影响,提出相应教学策略。近年来汉语学习与推广的热潮不断高涨,方法与教学策略是成功掌握汉语的关键,汉语习得研究与汉语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因此显得愈发重要。日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关系极其密切的语言,在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一背景及以上所述原因,我们确定了论文课题。
本文依据日语语言文字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母语为日语的学生习得汉语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具体实例,对日语汉字词进行归纳分析。结合“迁移理论”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总结其对汉语习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发挥教学策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更好地利用日语汉字词对汉语习得的正迁移,并提出克服负迁移的策略,提高汉语习得的成功率。
本文包括日本语言文字方面的语言知识、迁移理论以及迁移现象、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日语汉字词的相关论述、迁移的相关研究及教学策略研究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为了保证内容的充实性与科学性,我们采取了文献阅读法、资料搜集整合法、对比探究法、归纳与总结等研究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主要探究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阅读“日本语言文字”“迁移现象研究”以及“教学策略研究”等方面的文献,以获得科学的理论依据;第二、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日语中最典型最常用的汉字词、将汉字词进行归类整理;第三、对比探究不同类别的日语汉字词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分析日语汉字词在汉语习得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产生的不同影响,总结异同点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第四、归纳总结母语为日语的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受日语汉字词影响的实际案例,以此增强文章论述的科学性。
(一)日本文字的构成
日本文字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主要包括假名、汉字、罗马字,而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因此可以说日语这门语言是由四部分构成的。同时,日本文字在使用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种文字同时并用,例如以下这两段文字:
第一段:インターネットが日常生活に普及した今日、情報の発信が 容易になった半面、「フェイクニュース」が拡散し、情報サイトがうその内容を伝えたり、 他人のコンテンツを無断利用したりする問題が生じている。
第二段:教育へのICT(情報通信技術)活用は時代の流れだが、紙媒体の新聞の 活用とのバランスをとりながら進めていくべきだ。(摘自日本新闻协会 2017 年 3 月 30 日“著作权法改正相关意见书”)
第一段文字的构成包括:片假名(インターネット)、平假名(が、になった等)、汉字三种文字;第二段文字里除了第一段当中的两种假名,还包括 ICT三个英文字母。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句话中日语文字的使用是多种多样的,在文章当中单纯使用一种文字的情况很少见。
此外,各类文字的使用情况也是不同的,虽然一段文字里各类的组合情况比较复杂,但是不同文字各自的使用场合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单纯使用汉字,通常限于广告文字之类;单纯使用平假名,一般限于面向儿童的读物;单纯使用片假名,一般只限于电报文字,多用来书写外来语、表示发音以及某些特殊的词语;单纯使用罗马字,一般只限于初级日语读物、绘画文章,且只限于外国人。[1]
(二)日语汉字词的界定
关于如何定义日语汉字词,我们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做出了如下总结:日语汉字词是指日语中词干以汉字形式书写的词。[2]具体阐释如下:
首先,“词干”是只针对汉语词而言,因为从造字法来说日语汉字词里的汉字大部分属于“会意字”,当我们看到一个汉语词中的汉字部分时大多数情况下能推断出该词的词义。也就是说,一个日语汉字词,如果不完全是汉字,而是由汉字和假名构成,那么汉字部分就是该词的词干,同时也将其归于汉字词这一类。
其次,“汉字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语汉字,另一类是和制汉字。“汉语汉字”也就是论文第二章中所说的“汉日同形词”,“和制汉字”是指日本创造的汉字。和制汉字的出现是因为日语中的某些词语找不到适当的汉字来表达,日本人创造了这部分文字,因此,这一类汉字也就是本论文中所提到的“汉日异形词”。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汉日同形”是以现代汉语文字的书写形式为标准的,部分日语汉字词的字形是汉语汉字的繁体字形式,本文也将其归类为“异形字”。
(三)日语汉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
1、日语汉字词的产生
关于日语汉字词的产生,首先要谈的是日语对汉字的吸收。
一直到公元四世纪,日本才有文字,文明相对落后。伴随着汉字传入与广泛使用,日本人开始接触到先进的文化,也由此跨进了文明的门槛,日本人与汉字的邂逅,对其文化的形成具有奠定性的、划时代的意义。[3]
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即中国的西汉时期,日本列岛出现了许多小国。“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这是中国正史中关于日本的最早的记录,同时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日本已开始定期向汉朝进贡了,由中国的史料记载可以发现,早在中国的汉魏时期,中国和日本就已经有了频繁的交往,同时可以推测,此时的日本列岛已经有懂得汉语、会使用汉字的人了,而这一部分人,应该就是被日本称为“渡来人”的大陆移民。
日本关于汉字传入的最早记载见于《古事记》。公元四、五世纪,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开始积极地学习并使用汉字,此时日本国家刚刚形成,需要向中国、朝鲜半岛诸国递交外交文书,为了便于与他国交往,在政治与外交的双重要求之下,日本人选择了学习当时东亚通用的语言——汉语,换句话说,日本人起初并不是为了记录日语才学习汉字的,而是由于政治原因。
2、日语汉字词的发展历程
有关日语汉字词的发展主要结合其使用情况来说,日本大规模地使用汉字,是在全面汉化的高潮时期,遣隋使达 20 次之多,其中实际成行的为 16 次。遣唐使团中的人,来到中国后,学习中国的语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佛教等先进的文明,与中国的知识分子广泛交流,这些人归国时带走了大量的汉文典籍和佛教经典,促进了日本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宇多天皇宽平年间(889 年-897,日本收藏图书 1579 部 17345 卷,正是这些用汉字书写的典籍,极大地推动了汉字在日本的广泛传播,由此更多的日本人得以接触、学习到了汉字和汉文。[4]
到目前为止,汉字传入日本,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至今已经成为标记日语的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据统计,现代日语使用的汉字约有两千个左右,日本政府先后于 1946 年和 1981 年颁布“当用汉字表”和“常用汉字表”分别收字 1850 个和 1945 个。[5]
(四)日语汉字词的特点及分类
1、 日语汉字词的特点
日语汉字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汉字词的特点也是具有其独特和复杂的特点的,但是根据总结与分析其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表意性、造词性、多数性等三个方面。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日语汉字词的特点。
首先是汉字的表意性,日语汉字词的第一个重要性质就是表意性,就是说,和其他文字不同,在表音的同时还要表达意思。假名、罗马字就只表示发音,而汉字可以表示意思。例如,日语词“危ない(あぶない)”的核心意思是“危险”,当有一辆装有危险品的卡车行驶在路上时,一般车上就会写上“危”字,人们看到这个字就会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其中的含义。但是,如果用罗马字或者假名的话,就不能给人直接的印象。关于日语汉字词的表意性,我们认为这与汉语中汉字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
因为日文汉字的表意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便利性,有时即使不会读也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从而日语汉字词就具备了能够简洁书写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招聘广告”充分运用了日语汉字的这一性质,例如这一例广告“事務経理多少。高卒。年 32 讫。”通过这简短的几个字可以看出,这则广告的意思
应该是:“招聘办事员,并且是多少会一点会计的人,高中毕业,年龄在 32 岁以下。”因此,即使不会读汉字,也能通过表面字义明白其中的含义。
其次是造词性,也就是其创造新词的功能。因为日语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将之组合就能生成若干新词。例如,“会社(かいしゃ)”中的“社”字,如果当“会社”(公司)这个意思使用的话,会造出各种各样的词。比如,“出社(しゅつしゃ)”就是“上班”的意思,“退社(たいしゃ)”是“下班”的意思,此外,还有“入社(にゅうしゃ)”(进入公司)、“来社(らいしゃ)”(来公司)、“帰社”(回公司)等。
第三方面是汉字的多数性,汉字的多数性是指,每一个日文汉字都有其各自的意思,所以即使发音相同,如果意思不同的话也需要使用不同的汉字。在诸桥辙次博士的《大汉和词典》中记载着约 5 万日文汉字。日本当用汉字也要两千多个,是假名的 40 倍,是 26 个罗马字母的 70 倍。[6]
2、日语汉字词的分类
本节是以日语汉字词的读音、字词的音节两方面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有关日语汉字的读音的相关论述如下:
日语中汉字的读音主要有音读、训读。所谓的“音读”是指“日语化的汉字读音”,由于汉语的音韵构造与日语的差异很大,日本人最早学习汉字时只能是极力模仿汉字的中国原音,后来,汉字的读音受到日语音韵的影响,逐渐地日语化了,这种日语化的汉字读音就被称作“音读”;[7]此外,利用汉字记录日语中发音相近的音节,也是汉字音读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的“训读”是指“把汉字读成相应的日本固有的词语”,“日本人在学习汉文汉字时必然要将其翻译成日语,这样在每一个汉字或汉语词汇与日本的固有词汇
(即和语词汇)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对译关系,利用这种对译关系,既可以把汉字乃至汉文译成日语,也可以利用表意性质的汉字直接记录日语的固有词汇,也就是不管汉字原来的发音如何,只利用汉字的字义来记录日语的固有词汇,这样就产生了日语汉字词的‘训读’”[8]由于日语汉字词的读音对日本学生在汉语发音方面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这里首先介绍一下“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的性质和特点。
(1)音读
关于“音读”的性质,音读是接近中囯汉字原音的、日本语化的汉字读音。汉字按音读读法读的音又叫做“字音”。[9]例如:
個人(こうじん)的读音类似汉语拼音“kao jin” ,人間(にんげん)类似“ni en gai n”四个音节连读,行動(こうどう)类似 “kao u dao u”四个音节连读,茶(ちゃ)其读音类似汉语拼音“qi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