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毕业文献 更新时间:11-23 来源:网络
红色是亚洲人钟爱的色彩,尤其是中国,更是情有独钟于红色。从古至今,红色在很多层面上都是吉祥喜庆的意思。古代的宫殿和古建筑群紫禁城是红色的,从新生婴儿的产衣到新人结婚时候的装饰,再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传统工艺品中,如年画、京剧脸谱、瓷器等,所有这些东西的颜色都是红色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红色”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例如红色警告,红色政党,红色文化,红色政权等等。
马克思说过:“色彩是反映一个民族性格最直观的方式”[1],颜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若是没有了颜色,就没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若是说形态可以称之为理性的表达,那么颜色就可以称之为感情的表达。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人逐渐对“红色”保有着不一样的情怀,“红色”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赋予“红色很多其他的含义,也有很多的作者通过文字来表达“红色”的部分含义。在周爽的《设计色彩的情感因素——浅谈“中国红”》中就阐述了“红色”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可以对人体的心里和感情上起到非常强烈的作用。同时,此文也阐述出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喜爱和崇尚之情,中华民族用“红色”这个本意色彩的名词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展望。在李志红的《尚红-大爱的象征》中,作者阐述“红色”作为中华民族的大爱之色,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体现,而且大部分都是美好的含义,在我国内,像结婚,春节这类个人的人生大事或者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常常会用“红色”装扮,红嫁衣、红蜡烛、红盖头、红包、红地毯、春联、福字等等都体现了
“红色”的影子。在何伟伟的《浅谈京剧脸谱的色彩研究》的中,作者通过举例的方式充分表达“红色”在我国传统艺术的具体表现和使用。除此以外,“红色”的含义也被用于在党派、政治以及社会文化道路上。在胡国胜的《革命与象征:中国共产党旗帜符号的历史演变》中表达了我们党用“红色”作为旗帜的主要颜色的含义和用意。而在韩振峰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中阐述了在当今社会中,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红色”宣传和“红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向全球各国展现我国文化实力以及坚不可摧的文化地位。
“红色”说
“红色”一词历史久远,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它的发展与变化,需先了解它在各个地方的出处。本章将从“红”的定义、文献中的“红色”、五色观中的“红色”和“红色”的定义这四个方面来展示。
(一)“红”的定义
对“红”的解释最初是从字面上来看的,可以看出“红”字是由一个“糸”和“工”两个字组成的。其中“糸”的含义是纺织品,而“工”代表的是具有能力或者技能的人。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掌握着纺织技能的手艺人。随着时代变迁,含义也更加丰富,表示制作服装的人。后来纺织类工作大多都有女性来承担,就出现了“女红”这个词语。“女红”也就逐渐变成编织、缝纫、刺绣等等这些手艺的代名词,古时候的女子都要和家中的女性长辈学习,代代相传。古文献对“红”的解释如《说文解字》中的“红,帛赤白色也。”[2]《急就篇》中“缙红繎。”[3]《释名·释采帛》中“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比较以上说法,“红”作为颜色词被人们所认可,现代对“红”的定义是:颜色的一种,是以通过能量来激发观察者的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波长大约为 630 到 750 纳米,类似于新鲜血液的颜色,是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但是由于习惯问题,人们一般不会单独说一个字“红”,提到“红”就会与“色”字一起使用,所以生活中“红色”一词被广泛使用,也逐渐被赋予很多不一样的意义。
(二)文献中的“红色”
在我国的古代文学名著,诗词歌赋中,有很多的诗句使用到了“红色”。而且每个作者也赋予了“红色”不一样的文化义。中国古典诗词名著中,所要表达的“红色”是作者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总结,通过文字的形式将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和客观实物进行紧密的融合,以物意人,以物意事。以语言的丰富表达力和联想的方式为基础,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所闻所想,同时,每个读者所具有的能力不同,所闻所想不同,思想境界不同,使不同的读者对待同一文章产生不同的理解,一个“红”字不仅仅表现了色彩,也表达了诗人所寄托的情怀,可谓一举两得。比如说在古文“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当中,作者表达的意思是,当天刚刚亮的时候,度过一夜的红花带着晨露绽放,整个锦官城进入了花的海洋,一片春色的气息。作者用“红湿处”来描述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而实际上指的是红色的花朵。世间万物皆有不定性,也就给人朦朦胧胧的感觉。中国的古典文学运用色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运用“红色”为表达自己情感颜色的作品极多。
(三)五色观中的“红色”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颜色是很敏感的,常常把颜色和自身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综合所有提出了“五行五色观”。在文献《黄帝内经》中特别对“五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 其畜鸡,其谷麦,其音角,其数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畜羊,其谷黍,其音征,其数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音宫,其数五,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音商,其数九,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其谷豆,其音羽,其数六。”[4]其中的“赤色”代表的含义就是红色。在整个文章中把色彩与方位、人体的体脏器官、生物、声音、气象、地理等等的一切都联系起来,构建成一个完整系统。所有的万物都有颜色,可想象古人的生活真的是多姿多彩。
(四)“红色”的定义
“红色”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它包括大红、朱红、嫣红、深红、水红、橘红、杏红、粉红、桃红、玫瑰红等等。“红色”除了颜色义外,随着时代变化被赋予许多意义,例如代表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
在“红色”的社会价值中,“红色”代表的政治意义是第一位的,因为“红色”的政治意义是我们党指导革命和最终取得胜利的必备因素。在传播政治意识,稳固政治以及促进我国政治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中国人民共产党的核心内容,要求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与红色精神在本质上同步,这一核心体系明确的反应了我党的政治思想,执政方针已经价值观去向,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路上提供最主要的引领,同时,红的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路上的到了传承和发扬。一个文化是一个国家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最主要的体现,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我们国家的社会至于现代化建设以文化为基础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15]。归根结底,没有“红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时的道路上会艰难险阻。
“红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最主要的内容和先前条件,“红色”的文化价值最主要的变现在两个方面上,第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传承的能力。“红色”的教育过程不单单是单纯的给受教者单向的灌输“红色”文化内涵,也不是现有的文化反复烙印,而是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互动信息以及感情交流的一个过程,在不断得传承“红色”的过程中,会发展出很多新的“红色”内涵,在传承的同时也是对旧社会存在的落后文化的改造,对老旧思想挂念额的摒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的一次扬弃而逐步形成的现代化理念的过程。第
二个方面就是“红色”的文化渗透和创造能力,在“红色”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基层,以及渗透到各个文化当中去,在弘扬社会主导文化的同时,也对家庭文化,军旅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市村镇文化等等的文化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调节各个文化之间的冲出,创造一个各个文化可以互相交流,融合的良好环境,同时也会自觉的采纳各个文化中的“阳光”成分乃为己用,这样可以使社会的主流文化得到更好的丰富和发展的能力,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持和服务。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加强对“红色”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须的要求。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九个年头,在这三十九年的光辉成就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不单单体现许多体系高速发展的经济状况,更是体现了当今国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巨大改变,我国的文化建设方面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化衍生的产业链日益丰富多样,国民的文化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但是,在这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当中,我国的文化建设也是存在些许的问题。庸俗、低俗、媚俗我们通常称之为“三俗”之风,“三俗”之风在文化建设道路上的某些文化层次大行其道,引起了广大的社会关注。
“红色”蕴含着对马克思思想的至高信仰,是对我们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忠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在,实事求是的态度,敢去创新的精神,敬业,爱国,奉献的理念,是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动力!对于一个人、一个执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社会,“红色”都在潜移默化的一步一步影响着,这一切不光是变现了“红色”在社会主义文化中作为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的最有力的体现。综合所有的陈述,我们可以看出,大力发扬传承“红色”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必需,也是反抗“三俗”之风这等危害社会风气的有力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要要求。
“红色”不单单是一种表达颜色的名词,从古至今,“红色”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被赋予了很多内在的含义,“红色”可以表达民族的精神,表达政党的执政理念与方向,表达人的情感,表达很多很多与我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红色”也会被赋予更多的含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看到更多用“红色”赋予意义的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