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文献格式 更新时间:04-03 来源:网络
为着考察冰心创作《寄小读者 通讯十》时对材料获取、选择和使用的处理方法,首先对文本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类。《寄小读者 通讯十》的叙述材料,大抵是由三十一个叙事单元组成:
(1)挨坐着挽袖聊话:
(2)三月识母;
(3)泪湿两人眼;
(4)弥月时穿红戴绿;
(5)七月咿呀学语;
(6) 父亲质疑我开口说话的时间;
(7) 浓睡耳不眠;
(8) 我对自己耳不眠似乎有些印象;
(9) 大风雨带走我的笃病;
(10)感喟母亲的“迷信”
(11)在父亲的照相骗语中乖静;
(12)父亲的诓骗从没被我识破;
(13)和宝姐玩乐;
(14)宝姐的印象从母亲嘴里鲜活起来;
(15)小木鹿掉靴子里走路时成了跛子;
(16)母亲的疑问使我在痴爱的境地里觉着羞愧;
(17)害怕母亲凝神;
(18)或许是担虑母亲忧愁而怕她凝神;
(19)自个儿常常凝神。
(20)独坐静思的脾气至今不改;
(21)听聊话时伏膝抹泪。
(22)母子间情义的论说:在我独剩我俩、在她所记颇多;
(23)问母爱子之由、无情由的母爱的礼赞;
(24)假设我被遗忘,我也将被母爱裹藏;
(25)假设世界毁灭,母爱不随万象纷乱;
(26)推而广之,世界按照母爱的逻辑建立起来;
(27)提独,“母爱”普遍一样;
(28)勘进一层,自然母爱也是这样。
(29)写作时的思考 不在母亲身边,“我”将写信求索往事。
(30) 正在母亲身边,“你”可依偎探问往事。
(31) 愿你分享你的往事。
从叙述的焦点性内容是人物动作或者是人物意识的区别来看,换言之,从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回忆或者沉思的不同来看,这二十二则材料,可粗略地分作两类:一类是动作性材料;一类是意识性材料。而动作性材料按照动作作为一种映象被记录的主体性是叙述者或者叙述者的母亲来看,又可分作两类:一类是情境性材料,一类是转述性材料。通过这种不太科学的分类,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遍布全文的表达效果:它追求着多元地经营戏剧性的叙述效果,诸如动作的强烈而简洁、心理容量的深厚、情态的细节描绘等等。
情境性材料,包括(1)、(3)、(6)、(8)、(10)、(12)、(14)、(16)(18)、(20)、(21)、(29)、(30)、(31)等十四则,联系着写作的赋文活动与故事的聊话活动。转述性材料,包括(2)、(4)、(5)、(7)、(9)、(11)、(13)、(15)、(17)、(19)等十则,是通过直接引用的表达形式,即从母亲的语言描写中叙述出来。意识性材料,包括(22)—(28)等七则,“昭明心曲”,表述着“母子间情义的思考”,通过思维活动的描述呈现。
粗略地分析这三十一则材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寄小读者 通讯十》的材料获取方法是丰富多元的。
第一,调动抓住人物特征的观察能力,比如(1)“挨坐着挽袖聊话”一则中,有这样的神态描写,“母亲凝想地,含笑地,低低地说”,用三组情态状语聚焦性地勾画出了那个温馨场面的焦点情景——“凝想地”抓住了眼睛的状态,“含笑地”扑捉了脸颜的状态,“低低地”则把握了语气的状态,视听联觉,声画合一。
第二,描写个人的即兴感受,比如穿插于转述性材料中的情境性材料,以极简极短之文字,却写出了此间“真意”,自然而周至地流露了似淡实浓之情愫;展现了追求“生命真境”的美学旨趣。
第三,通过多样化的想象与联想丰富写作材料。首先,以生活感受为基础发展想象,比如(22)、(23)两则材料,从“我”的感知这个限知性角度写母亲收藏着孩子成长的记忆、无情由地爱护孩子。其次,运用“贯注情绪”的情感逻辑发展想象,比如材料(3)、(8)、(16)对情绪细密而传神的表现,从“湿了眼角”、“起了呜咽”到“羞愧地笑”,层进性的感知蕴藏于内;兴像传神,乃是“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之故。再次,调动“假设、推理”等形式逻辑发展想象,比如(24)、(25)两则材料,拟设我被遗忘、世界毁灭的情景论说母爱的如影随形;(这种反向言说的立意似乎脱胎于《上邪》诗)(26)、(28)则材料,推而广之,表达了母爱原则构造着世界的思想,接下来的文字则通过勘进一层的思维方法,传达了另一个思想:一个自然母爱的原则与人间母爱的原则在题义上是相近的。
材料获取方法的多元化相应的结果是材料事实的丰富,以上概括的三十一条材料要点即是一明证。如此翔实的占有了材料是不是一定会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散文生成呢?单从文本内容讲,出彩的散文至少还要有精心的选材工夫和娴熟的用材能力,当然这里面还牵涉另外的诸如语言与修辞、立意与主题、结构与线索等等的问题。就《寄小读者 通讯十》文本而言,对材料的收集的确是与材料的选择以及材料的运用紧密关联的。
虽然通过作品的阅读,我们不能了解冰心舍弃了哪些材料,可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她使用的材料事实去分析她选材的特色。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进行材料选择的鲜明特色大抵有两点:“真实”与“新颖”。
这种“真实”是不同于“生活真实”与“科学真实”,是再现创作构思心物一体“心生言立”的过程:情境性材料和转述性材料交错并呈;是典范的“艺术真实”的文本:在“挨坐着挽袖聊话”这一假定性情景里认识和感悟“母亲与母爱”这个内蕴;在作者反映“母爱原则的普遍存在”这个命题里,通过“假设和推理”的形式逻辑突出体现了文章语言风貌、形象特征的主观性和诗艺性。
“新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本文的整体立意里包举的“女权”观念,具体讲,即开创性地运用白话散文这种体裁再现有关“现代女性风度”的动作性材料:从儿童的视角,用浮光掠影、不蔓不枝的笔法赞美母亲——作为可爱而可亲的“人”被描写,承认对象主体性,不仅仅在写作意识上,更在社会道德上。母亲形象具有独立的人格色彩,比如在“我”开口说话的时间上,和父亲有着争执,只是这种争执通过去势处理而弱化了,并且染上了温馨的色彩。——或许,这也正是转述性材料的叙述不间接引用的原因之一罢。
如果说占有丰富的材料使得《寄小读者 通讯十》这座大厦的建造有了充足的建筑材料、真实和新颖的选材工夫为这座大厦的摩天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那么“疏密有致”和“色彩贴切”的用材能力则真正地让这座大厦变得富丽堂皇了。
“疏密有致”的写作原则展现了从容的文字驾驭能力: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富有动作性的故事,采取“略貌取神”的笔法展现;轻描淡写地叙述意识性的思想,体现了“抒情的委婉透彻”特色。——依托古汉语词句和富有想象力的情景精致地抒写胸臆,具有形象性,故言“委婉”;虚拟、假设之外又作推理,说理有层次,故言“透彻”。尽管这种“委婉”和“透彻”只是形式上的。
“色彩贴切”是称说本文语体色彩的妥帖。比如母亲“凝想地,含笑地,低低地”的神态,带着一种袅娜娴静的女性气韵;再比如此文写作时拟设的阅读对象是小读者,故而通篇闪烁着“俊秀活泼”的光辉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