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答辩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04-20 来源:网络
1.对学生个人情绪的调节。在培养自尊方面,可以实施情绪教育。所谓的情绪教育,是指相对于认知教育而言,更注重传授情绪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更关注各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以及情绪调节能力。
自尊是一种能够感受到自我本身的生存感以及价值感的一种自我喜欢的情绪体验,所以,培养自尊也就是一个对情绪的培养过程。从自尊发展的阶段来看,青少年所处的时期正好是处于从自卑的失调阶段,从这个阶段再过渡到构建阶段,自尊在这两个阶段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并强化生存能力感。因此,学校可以加强这两方面的教育来帮助儿童的自尊发展。由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不足,社会阅历不够丰富,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知道什么是自尊什么是尊重,什么又叫做尊重他人,这几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又应该如何处理呢。他们的自尊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很容易把他人的某些举动代号入座或是认为别人的行为可能会是不尊重自己,把一些小事视为维护自尊感的非常重要的问题,甚至不能正确审视及对待他人给出的批评性的意见,由此会导致许多不良情绪的产生。
2.父母教养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担心孩子会经历挫折,挫折会使人成长。所谓挫折,就是俗话中的“碰钉子”,让他们体验挫败感,这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是在所难免的。[11]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到挫折,那些从未经历过挫折而是一直在表扬中长大的儿童可能拥有一个高自尊,然而一旦遭遇挫折,这类儿童常常又会表现得难以从打击中恢复。因此,我们需要强化儿童的自尊,让儿童培养出一个良好稳定的自尊,所以对儿童实施适量的挫折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3.学校教育方面。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展开集体讲座的方式,介绍有关自尊方面的心理知识,包括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并且客观积极的评价自我等。心理学家威尼威顿在对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了之后,提出了树立自尊的七个原则,分别是:(1)充分认识到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自我形象;(2)不要让别人为自己确立标准;(3)分清不切实际的目标;(4)调整消极的自我交谈;(5)重视自己的能力;(6)完善自己;(7)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别人。[12]
总结
青年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尊,对待自尊,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一名青年学生自尊发展及培养的责任绝不只是学生个体的责任。其正确的自尊观形成是多元立体的,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及培养青少年学生自尊。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不仅是只向青少年提供物质基础的地方,更是青少年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基地。家长能够提供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并且时不时的和孩子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是说只是一味的说孩子不足的地方或者只是家长单方面的倾诉,而是应该一孩子的想法与诉说为主,知道孩子的内心深处在想些什么,并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多一些帮助支持,少一些打压和要求。
学校教育是让孩子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培养并发展青少年学生的自尊教育应落实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首先是班级中应营造一种和谐共处、相互理解的氛围,这里主要是指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一个彼此相互尊重的环境并可以中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接纳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所以满意彼此之间的关系会促使青少年学生自尊的发展。其次,教师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要做到适当和合理。过去教师的评价是单一的,仅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认为成绩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成绩差就否定学生的一切。这是一种非常片面且不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利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仿佛自尊是只有班级之中几个少数好学生才具备和需要的,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应该有特殊性,应该人人平等,并且要善于捕捉到学生身上的长处,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恰当的表扬或鼓励,这样才会对青少年自尊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第三是平衡表扬和批评之间的关系,受到尊重并不等于忽视学生的缺点。那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尊,还会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误导。比如一名学生只是按时吃饭或者是一般性的完成作业,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表扬。如果如此每一件小事不加以区分,遇事就表扬,会导致学生过于自负,无法真实认清自我,这样高高在上的感觉绝对不是真正的自尊。同样的道理,一些有质量的批评反而会让青少年学生学会自尊。当我们善意地指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他们会在心中产生羞愧感,恰当的情况下让他们学会知耻,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人不可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这是孟子对自尊的解读。只有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才是健康自尊的表现。
总之,培养及发展学生的自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而且需要长期的坚持下去,我们既要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正确的自尊观念,又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长期坚持下去,才会取得较好成果,让青少年学生成长为自尊、向上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