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提纲 更新时间:05-29 来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开放,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成为如今金融市场的焦点和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覆盖率迅速提升,大量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入到网络金融的领域,商业银行存款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同时,互联网微贷、互联网融资平台的出现,带动了金融脱媒的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相比于互联网贷款的便利性与快捷性,商业银行的贷款手续繁琐、时间成本高以及资产要求高等问题大大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另一个导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的因素是利率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的大幅度下降。我国于 2007 年开放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2013 年全面放开利率管制,2015 年 10月起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设置利率浮动上限,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为吸纳存款,势必展开竞争,存款利率上升,存贷利差缩小,商业银行主要依赖存贷利差获取收入的状况受到严重冲击。
以高资本占用为特点的批发类信贷业务作为主要利润来源,并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银行的资本回报水平和利润水平,而面对金融环境的复杂性和资本监管的硬约束,以往纯粹依赖高资本占用为特点的经营模式将难以持续。1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实现收入结构的转型与调整,而最为常见的手段就是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广义上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由金融服务类业务和表外业务两大分支组成。2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早已达到营业收入的 40%以上,成为支柱性业务,而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 20%的只有少数大型商业银行,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在 15%左右。虽然近几年该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无论是金融产品种类的丰富还是规模的扩大,都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商业银行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发展中间业务,也成为了银行经营成败的一个关键。
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不同规模共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 2009 年至 2015 年间,3共 1120 个数据,首先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中间业务规模、效率、结构等有一个基本的整体认识。根据各大银行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整个银行业的中间业务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中间业务支出与收入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模和效率都在不断上升。其次,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多项核心财务进行处理,量化得出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值,以此作为代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再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经营绩效指标与中间业务规模、效率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作出解释。
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国外学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深入研究,而我国由于金融市场起步晚,开放程度低,中间业务的开展相对落后,因此,对于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业中的发展历程、盈利模式、定价机制等等的研究也就相对滞后。但随着近年来中间业务的大力发展,更多学者也将注意力向这方面转移。
国外文献综述
Vincenzo 等(2008)以意大利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利息业务种类的丰富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发现非利息业务品种的增加具有提升银行收益的作用,该作用对于中小规模银行更为明显。4Sangeetha(2012)使用 CAGR(年复合增长率)方法评价发展中国家地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财务表现。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中间业务的开展受限于管理方向与政策。5Svetlana(2013)以拉托维亚银行为例,指出银行业要通过对资产结构的不断调整来保证盈利性和降低风险性。资产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证券投资组合和扩大业务范围来实现。6
国内文献综述
彭明雪和丁振辉(2016)分析了 2004 年至 2014 年间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以经营效率和中间业务收入作为自变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中间业务收入和经营效率呈正相关。7刘孟飞、张晓岚和张超
(2012)运用 2000-2010 年间我国共 19 家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结构多元化、绩效、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银行风险的降低有赖于多元化的发展,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8郭红珍和张卉(2003)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数量、质量上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很大差距,我国要不断优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资源配置,适应如今不断深化的金融市场。9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资金、信誉和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少运用银行资产,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10自中国加入 WTO 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于 2001 年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这是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一个敲门砖。经历了多年的缓慢发展,2006 年起,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国内市场,面对拥有融资、担保、个人业务等多方面丰富经验和技术的外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受了一定的冲击,开始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与深化。而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银行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转型与调整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真正的发展。
图 1 中,ZG,NY,GS,JS 分别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绝对值从 2007 年低于 400 亿元到 2015 年末一路攀升至 1000 亿元及以上,而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势头也十分强劲,见图 2。截至 2015 年末,所选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规模均已达到 15%以上,其中表现较好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已达到 30%至 36%的水平,相比于 2009 年末的数据,增速是相当可观的。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这几年间已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早在 2000 年,非利息收入就成为美国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 40%。而花旗银行作为行业翘楚的花,其在本世纪初期该比例已首次达到 70%。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中间业务品种较为单一,仍然以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为主,其服务也不够多元化,这就意味着我国中间业务效率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中间业务效率已有所提高,即表格 3 所示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收入比不断在下降,但实际上,传统的结算类业务在盈利性上表现并不突出,所占用的人力、资源较多,而真正获利能力强的保险、基金、证券等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的开发还不足。相比国内的商业银行,发达国家的中间业务品种已经涵盖了货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客观上,这取决于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差异,国外金融市场和监管环境都更为成熟,中间业务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也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