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科研方法 更新时间:05-11 来源:网络
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价值在于通过新形式的报道方式打造中国话语,从而增强国内外对于会议的关注度,利用中国话语扩大传播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打造新型国家形象。
1增强会议的关注度
今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微博、今日头条客户端累计触达人数逾 4.6 亿,累计在线观看人数逾 2.25 亿。在微博上,截至两会闭
幕,“2017 两会”话题阅读量达到 14.8 亿,讨论量 53.2 万。新媒体平台为受众提供了讨论的空间,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联手增强了两会的关注度。
除了国内,作为了解中国内政外交工作部署的重要窗口,外媒也在密切关注两会,并且对于两会的关注度逐年增长。这一增长既是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承担大国责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因为会议报道越来越透明,各种新技术的运用让外媒更好地了解报道两会。
据全球媒体数据库统计,从 2009 年开始,外媒有关两会的英文报道数量在 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上任后的第一次两会达到最多,除此之外,每年的报道数量都逐年增加。例如 2015 年报道数量达到 2971 篇,2016 年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 18.3%,达到
3514 篇。[4]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两会在外媒眼中更多的代表的是 2017 年十九大召开的预热会议,外媒不可避免地通过两会来预测分析未来五年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外交方针的走向。无论是范围还是深度,外媒对于两会的关注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扩大传播的影响力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在国际环境中不仅仅要提高硬实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软实力,来形成中国话语。话语权的形成重要前提是媒体的聚焦。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改革举措、“一带一路”、大国外交、军民融合及军费状况等等都是外媒在今年两会中关注的热词。不同国家和地区媒体关注点也存在差异。美国媒体聚焦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开支;俄罗斯媒体全面肯定中国各领域政策;拉美媒体重视中国官方声音;日本媒体频频渲染“中国威胁”。[5]
以两会热点“一带一路”为例,五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带一路”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它正是中国话语权在硬实力与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代表。从硬实力来讲,“一带一路”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作为由中国提出的多边合作战略,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不可小视。从软实力来讲,作为今年两会重要议题之一,国内媒体以及外媒的相关报道更是提升了“一带一路”的传播力,植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政策通过新闻媒体不断向外传播,除了经济意义,在中国文化的传播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闻媒体通过会议报道、纪录片、专题片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来讲述中国两会,让国外受众透过两会来了解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尤其是向一些对于本国政府的决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的国外主流媒体传播中国信息,从而来扩大中国话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打造新型国家形象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曾存在“刻板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西方国家与中国意识形态方面的区别,也可以说是一党制和多党制之间的差别。同时,之所以长期存在这一“刻板印象”,原因还在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不全面。而要改变这一形象,就需要畅通国家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渠道,以开放的理念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全面的国家形象。
随着“阳光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等理念的提出与践行,不仅仅是对内,对外我国政府也更加地开放与透明,以自信的姿态来面对外媒。今年两会中外记者人数在 3000 人左右,其中外国记者占到三分之一达到 1000 多人,港澳台记者有 360 多人。除了人数的增长,外媒记者的采访也变得更为顺畅,以前他们因为语言、场合等因素,想要采访到一些重要部门的负责人难度很大。而今年,部长直接走到他们的面前回答问题,无论什么问题都能直接收获部长回应。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中外媒体一视同仁的态度,这也塑造了我国自信开放的国家形象。
开放的态度也促使了外媒会议报道的转变。十年前,外媒在有关两会的新闻报道中多使用这样的形容词:“刻意安排的、精心设计的”、“橡皮图章”、“照本宣读的”。[6]这些带有消极色彩的词汇也决定了整篇报道的态度,尤其是西方媒体长期对我国的政治发展特别是民主发展存在质疑,因此那时外媒对于两会的报道以负面新闻居多。反观近几年,在外国记者眼中,两会开始成为他们触摸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脉搏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与此同时,他们的报道风格也开始转变,一方面是两会开始真正有所作为了,通过两会确实可以看到政府发现解决问题的决心与具体措施。另一方面,公开透明的态度改变了外媒眼中的“刻板印象”。中国政府在两会中将政策进一步地透明公开化,非但没有使负面新闻增多,反而使国外媒体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中国,从而消除固有的偏见。同时通过外媒的报道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拥有更好的国家形象,形成一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