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调查问卷 更新时间:10-23 来源:网络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显著提高,但是在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探索我国省域农村消费水平的差异及变动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以全国31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角度,应用消费经济理论的方法,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农村人均消费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对全国31个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研究目标是揭示全国31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最终目的是为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调研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很大比重,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在国民消费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消费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逐渐进入小康阶段,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主要表现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长。我国GDP飞速增长、工业产品物价不断提高,而农产品物价增长有限,使得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同时也不断增大。虽然如此,但三农问题仍很突出。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困扰国家政府的一大难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对于三农问题,我国各界政府都很重视并实施了很多政策措施。现如今,不断加深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研究,摸清消费规律,有利于政策的合理制定与落实贯彻,符合当前国内外形势的要求。
调研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我国省域农村的消费水平,提出符合我国农村消费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量化分析,从而比较31个省域农村在消费水平上的差异,分析探讨其原因,为相关部门在进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措施上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并提供务实参考性的意见为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调研对象:2003—2012年各项支出占消费性总支出,1978—2008年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调研方法: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分析
遇到的问题:
虽然本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区域之间的消费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但由于个人能力、时间、数据获取等原因,文章研究中还存在不足。
第一、对于毕业论文的格式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部分操作没有掌握。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了大部分的操作,能够独立的完成格式的修改
第二、本文所构建的反映消费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由于本文分析的对象是我国31个省域农村消费水平,所需的数据众多,所以只选取了收入、支出和商品价格指数作为指标,很明显存在片面性。另外由于有些统计数据的缺失,本文尚对一些指标进行了微调,所以指标体系准确性和完整度可能存在不足。
第三、文章从区域之间的差异实证分析入手,探寻影响省份间差异的原因,主要从消费结构方面进行了研究,没有对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省份间差异的其他因素,如区域经济发展、消费观念、消费环境资源状况、人力资本、利率、消费补贴的区域差异等因素做一个全面的考察,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第四、由于本人研究水平有限,在参考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选取的变量指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省域农村消费水平差异及变动的研究有待创新和提高。
调研结论:1、由模型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巨大的,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存在着很大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政府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想方设法的增加居民的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千方白计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带动全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可能会引起较大的通货膨胀,导致人们非理性抢购,从而影响经济稳定。因此,在物价大幅上涨时,价格管理部门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是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3、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地区差异很大,因此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消费政策,必将能更好的开拓农村市场,在满足农民不同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
4、另外,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要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消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农民参入医疗保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进一步理顺农村信贷关系,落实农村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