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24 上传会员:豆小可
分类:教育理论 论文字数:52531 需要金币:2000个
摘要:近年来,自媒体得到了迅猛发展,每个人都自成一个独立的、富有个性的媒体发布、 传播、浏览新闻、消息。在这个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时代,道德标准的模糊性、道德 主体的孤独性、道德责任的无限性,与自媒体的平民性、即时性、虚拟性和隐匿性发生 碰撞,对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中的道德态度和行为产生了双重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分析、 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大学生在自媒体中的道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在自媒体环境中,大 学生面对他者的道德冷漠现象正在隐秘而无奈地滋长和蔓延。而大学生自身对道德冷漠 的态度和行为存在着心理层面、自媒体信息层面以及舆论层面的合理化归因,这些冷漠 的理由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道德问题辨识无感、道德情感反应麻木、道德行为反应上 “作为”和“不作为”的道德后果,使道德冷漠现象不断再生产。对此,我们应从学校 道德教育和自媒体管理入手,探寻解决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自媒体,道德冷漠,大学生,道德教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3
1.1 研究背景 . 3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1.2.1 理论意义 4
1.2.2 现实意义 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1.3.1 关于自媒体的研究 4
1.3.2 关于道德冷漠的研究 6
1.3.3 关于道德冷漠现象的改善策略研究. 9
1.4 研究思路 . 9
1.5 研究方法 . 9
1.5.1 文献分析法 . 10
1.5.2 问卷法 . 10
1.5.3 访谈法 . 13
2 道德冷漠的辨析 15
2.1 由“道德”说开去 15
2.1.1 道德的内涵 . 15
2.1.2 道德的特点 . 16
2.2 何谓“道德冷漠” 17
3 自媒体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 17
3.1 自媒体的概念及内涵 17
3.2 自媒体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 . 18
3.2.1 自媒体的草根性 . 18
3.2.2 自媒体的即时性 . 19
3.2.3 自媒体的隐匿性与虚拟性 . 19
4 自媒体中大学生道德冷漠的表现形态 . 20
4.1 道德问题辨识的无感 21
4.1.1 感知不到他人的道德急需 . 21
4.1.2 难以判断道德是非 . 23
4.2 道德情感反应的麻木 24
4.2.1 道德判断的搁置 . 24
4.2.2 同情感的短暂性 . 24
4.2.3 信任感的缺乏 . 25
4.3 道德行为反应的“不作为”与“作为” . 26
4.3.1 “不作为”的冷漠 . 26
4.3.2 “作为”的冷漠 . 28
5 自媒体中大学生道德冷漠的合理化归因 . 29
5.1 从心理层面寻求安慰 29
5.1.1 “我就是个冷漠的人”——贴标签以弱化责任 29
5.1.2 “大家都这样”——从众以逃避责任 29
5.1.3 “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群体力量分散个人责任 30
5.1.4 “说话不需要负责”——隐匿的身份为个体免责 31
5.2 从自媒体信息中寻找理由 32
5.2.1 “这些离我们太遥远了”——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及援助的勇气 32
5.2.2 “虚假信息太多了”——冷漠者“再生产”道德冷漠 33
5.2.3 “信息太爆炸了”——与世界看似亲近实际疏离 35
5.2.4 “寻求帮助的消息太多了”——苦难日常化消退道德责任感 36
5.3 归咎于社会舆论压力 37
5.3.1 “舆论力量太强大了,不想被‘喷’” 37
5.3.2 “舆论导向变化太快了,不想被‘打脸’” 38
6 改善自媒体中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的可能路径 . 38
6.1 学校道德教育 38
6.1.1 加强责任教育,增强个体责任意识 38
6.1.2 进行关怀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39
6.1.3 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规范网络行为 40
6.2 自媒体环境治理层面 40
6.2.1 完善自媒体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真实性 40
6.2.2 媒体提高道德自律,加强职业素养 40
7 结语 . 41
参考文献 42
附录 45
附录 1 . 45
附录 2 . 48
致谢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