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09 上传会员:橙子
分类:工业大学 论文字数:31555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世界上最早出现的H型钢生产设备是在1902年由卢森堡研制的轧制H型钢的生产线,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H型钢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1998年9月,马钢H型钢生产线的投产,是我国生产H型钢历史上的里程碑。随着马钢、莱钢、津西等H型钢大型牛产基地的建成,实现了H型钢产品的品种化、系列化、规模化。十年时间,H型钢生产在我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H型钢的生产标志着一个国家钢材品种的发展水平和轧制技术平,同时也标志着该国的钢结构技术水平。自从H型钢问世以来。它的轧制设备和轧制方法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本设计主要讲的是H型钢的生产工艺设计,原料钢坯为异形坯,较板坯、矩形坯轧制技术,可减少开坯道次,提高轧制温度,万能串列机组机架采用CCS (紧凑式滑移机架)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轧机的占地面积,降低成本。采用1—3布置和X—H—X轧制方法生产大型H型型钢,可以降低投资和实现低成本运行,同时又获得了较高的产量。采用CRS辊式矫直机,矫直轴为双支撑,带有翼缘弯辊对,采用液压调整,具有最佳的矫直效果及最小的残余应力,并且可以在20min内实现快速换辊。采用长尺冷却一长尺矫直一冷锯锯切工艺,锯切质量和精度高,矫直质量好,产量高,成品的头尾平直,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成材率。整条生产线采用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系统,
H型钢是一种新型经济建筑用钢,其截面形状经济合理,力学性能好,重量轻,承载能力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能节省材料。轧制时截面上各点延伸较均匀、内应力小,较工字钢美观,可使建筑结构减轻30-40%;又因其腿内外侧平行,腿端是直角,拼装组合成构件,可节约焊接、铆接工作量达25%。常用于要求承截能力大,截面稳定性好的大型建筑(如厂房、高层建筑等),以及桥梁、船舶、起重运输机械、设备基础、支架、基础桩等。
关键字:H型钢 缺陷 车间 技术 工艺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1
1.1 H型钢的诞生、发展以及应用-1
1.1.1 H型钢的诞生-1
1.1.2 H型钢的发展-1
1.1.3 H型钢的应用-3
1.2 H型钢的轧制工艺及优势分析-4
1.2.1 H型钢的轧制工艺-4
1.2.2 H型钢的优势分析-5
1.3 H型钢的矫直及常见问题-6
1.3.1 H型钢的矫直-6
1.3.2 H型钢的常见问题-8
1.4大型H型钢生产车间-9
1.4.1 马钢-10
1.4.2莱钢-11
1.4.3 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3
1.5 我国H型钢新的轧制工艺及对今后H型钢发展的建议-16
1.5.1 我国H型钢新的轧制工艺-16
1.5.2 对今后H型钢发展的建议-18
1.6 本设计的意义与主要内容-18
2 产品大纲和选择方案-21
2.1 地址-21
2.2 产品大纲-21
2.3 典型产品-20
2.4 生产方案与技术方案-20
2.5 金属平衡表-20
2.6 坯料的确定-20
2.6.1 坯料的技术条件-20
2.6.2 坯料的尺寸-20
3 生产工艺流程-26
3.1车间工艺规程-26
3.2 生产工艺主要流程-27
3.3 产品的工艺参数-30
3.3.1加热炉温度制度-30
3.3.2 粗轧机温度制度-31
3.3.3 速度制度-31
3.3.3 中、精轧机温度制度-32
3.3.4 矫直制度-32
3.3.5 轧辊-33
3.3.6 怎样检查工艺制度-33
3.4 连铸时对H型钢的要求-33
3.4.1 连铸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33
3.4.2 连铸时H型钢的组织结构-35
3.4.3 连铸时化学成分的影响-35
3.4.4 钢的洁净的的控制-36
3.4.5 连铸坯缺陷的控制-36
4 主辅设备的选取-39
4.1 加热炉-39
4.2 开坯轧机-39
4.3 万能串列轧机机组-40
4.4锯机-40
4.5 组合式冷床-41
4.6 辊式矫直机-42
4.7 控制系统-42
4.8 轧线采用的主要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43
5-轧制工艺参数计算-44
5.1 开坯机-44
5.2万能轧机辊型设计-47
5.2.1万能精轧机辊型设计-47
5.2.2 万能粗轧机辊型设计-48
5.3 轧边机轧辊设计-49
5.4 强度校核-50
5.5 万能轧机压下规程制定-51
6 产品缺陷分析-53
6.1 钢质缺陷-53
6.1.1 杂质-53
6.1.2 结疤-53
6.1.3 分层-53
6.1.4 裂痕-53
6.2 轧制缺陷-54
6.2.1 轧痕-54
6.2.2 腿端落角-54
6.2.3 折叠-54
6.2.4 腹板波纹-54
6.2.5 腹板偏心-55
6.3 矫直缺陷-55
6.3.1 矫裂-55
6.3.2 根部裂纹-55
6.3.3 弯曲-55
6.3.4 矫痕-56
6.3.5 内并外扩-56
6.4 解决办法-56
7设计总结-57
参考文献-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