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0-09 上传会员:21克拉
分类:文学比较 论文字数:7209 需要金币:500个
摘要:观察近六十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大都围绕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两个方面展开,即两种不同的课程价值孰轻孰重。目前,虽然表面上这种争议渐趋淡化和平静,但并不表明矛盾的最终化解。尽管多数语文人认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本位特点,但在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学并未真正做到将二者有机融注。本文在探寻导致语文课程价值二元对立的成因基础上,努力找寻消弭语文课程价值实践中的二元对立的适切路径,争取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两“性”交融,把语文新课标实践地更好。
关键词:语文教育;课程价值;二元对立;工具性;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事实上包括两个向度。其一,语文之于个体生活的实用意义;其二,语文之于个体精神建构的意义。[1]实用意义即语文具有工具性,精神建构意义即语文具有人文性。我们说语文具有工具性实际上是因为语言具有工具性。人们的思考离不开语言,日常交际离不开语言,历史的记载更离不开语言。可以说没有语言这一工具,人类文明就不可能得以记载与传承。语言如此重要,可“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2](P107)语言表达能力绝不是语言能力的简单表现,因为语言交际要分不同的场合,不同交流对象,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语言能力的学习,所以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就成了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人文是指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人文性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发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自由精神。语文的人文性是由文本的人文性决定的,所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成为语文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