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大专论文 更新时间:06-25 来源:网络
(一)合作学习:关注内容
案例涉及美国 K-12 教育的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内容、目标、侧重点不一,有强调观点争辩以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有强化学生某项事实性知识的技能掌握类的,但都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充分理解美国中小学课堂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教学情境的说法,合作学习在美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上已经占据了主流教学方法的位置。
例一中,教师注重在学习中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并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案例二中教师不仅重视教授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技巧 ----人际和小组学习技巧,而且注重强调学生对此技巧的反思。从几乎所有案例中还可以看到,教师很重视小组自评的使用。
(二)合作学习:讲究方法
案例涉及三种合作学习方法,三个案例都使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根据学科的不同、学习氛围的差异、以及年级的差异等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案例 1 中,老师采用了学习-游戏-竞争的合作学习方法,这个方法更适用于 3-6 年级的学生,由于这是一节 5 年级的课程,教师在选择这个方法时,必然考虑到学生的年级更适用什么方法。如案例三,老师采用了“拼图”的合作学习方法,由于这门课各个知识点都比较清晰、没有太多开放性的问题,所以当学生回到原组讲解他的那部分知识时,就不会出现学生理解的错误,这样就不会导致全组成员对这个知识点的误解。
(三)合作学习:着力技能
案例二中,学生之间有 20 分钟的沟通,当内圈的学生在陈述他的观点时,外圈学生与内圈学生进行交流,外圈学生提出了问题并能够适时的鼓励正在陈述观点的伙伴。这让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内圈的学生能够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外圈的学生则学会了倾听,不轻易去打断他人的发言并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或给出评价。这对学生在社会上的人际交往非常有好处。案例三中,伙伴之间因为某一点产生了冲突,老师在一旁协调解决,最后两个学生和平的解决了冲突。所以就案例看来,合作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协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有争论和冲突非常的正常,因为学生都能够表明自己独特的观点,学生在长时间的合作学习中,能够学会如何去建设性的解决冲突,这是学生将来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思考
(一)增强学生的相互依存
首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尽量要创设一些有趣的、与孩子们生活比较贴近的、有意义的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这样之后的讨论才会有个性化的见解和思维的碰撞,才是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也会因为思想的碰撞,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讨论而彼此熟悉,进而相互依存。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技巧。当小组成员对学习的目标和实施任务的步骤不够清楚时,
教师应该立刻对小组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开展以“拼图”为合作学习方法的活动中,教师需要简洁明了的说清楚规则,在换小组讨论结束,小组成员返回原小组依次讲解所讨论内容时,教师应该去引导,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讲课”。在一对一的讨论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们互相鼓励,学会提出问题,拓宽讨论的思路。最后,需要激发竞争力,在多种的学习方法中,合作-游戏-竞争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竞争力,在合作学习结束后,不同小组成绩相类似的学生之间组成多个竞赛小组。游戏完成后,教师对三位参赛者进行排名以及打分(每组最高得分为 6 分,中等得分为 4 分,
最低得分得到 2 分),原始合作小组的得分由添加其个人成员获得的分数获得。这样的竞争不是个人的竞争,而是为了团队的荣誉去竞争。教师最后会对成绩优异的组进行奖励,这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力。
(二)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作为一个检查者,高高在上的去胡乱干预学生的合作讨论,而应该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遇到问题时,适时地,恰当地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要注意聆听,当小组成员组内交流后,老师要适时地做出归纳小结,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讨论交流。不仅如此,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让学生可以充分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教师需要把握时机,使得学生的讨论不再游离表面,能够迸发出更深入更有内涵的火花。所以,教师需要课前课后充分的准备去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运转。
首先教师需要预先做出决定决定,教师需要:制定学术和社交技能目标、决定团体的规模、选择一种方法将学生分配到团体、决定分配团队成员的角色、安排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材料。通过分配学生角色,建立了角色相互依赖。材料分配的方式可以产生资源相互依赖。房间的布置可以创建环境相互依赖性并且教师也能够容易地访问观察到每个小组。
其次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在创设完情境,提出问题提后,需要给学生留两到三分钟的思考时间后再组织讨论。学生需要在合作前先展开思路,这样进行小组讨论时才能把自己的观点明确的表达出来。当然,一节课不应该全是小组讨论,需要最后留 3-5 分钟让学生整理思路,整合讨论的核心,并可以让伙伴之间进行评估。
最后评估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评估为学生提供有关内容,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的反馈意见。它是最传统的评估,通常是评估的主要依据。帮助学生处理他们的团体的运作情况。当课程结束时,教师需要评估学生成绩的质量和数量,确保学生仔细讨论他们如何有效地合作(即处理学习小组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期间,可以在个人或团体层面进行评估,通过认真的监督和干预或在下课休息时,所有团体检查其进展情况。为小组成员分配角色,还可以通过定期请求随机抽查学生的报告或口头总结(按教师的判断分级),将个人问责制纳入到小组工作监督。在练习的适当时刻,走到一个小组,随机选一个数字,该人员必须报告小组的进度或回答有关该小组正在做什么的问题。
(三)创设理想的合作环境
首先,必须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该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检查者,批判者去指责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而是应该适时地,恰当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这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学生对老师和学习的畏惧。不仅如此,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自由的讨论,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他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让他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之间也需要相互包容,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生冲突,尽量去理解包容别人的观点,这样才能够创建一个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
其次,必须创设出轻松的合作学习的环境。在应试教育下,个人竞争会让学生的心理负担非常重,而合作学习会让学生放轻松,能够活泼主动的去学习。小组其他成绩好的成员辅助差成绩学生学习学习,有问题就及时提出来,学生就不用纠结“要不要去问老师呢?我又不敢去问,老师说我笨怎么办?”等问题了在“拼图”的合作学习方法中,每个学生都需要为小组成员讲授他/她学到的知识,每个学生都可以作为一个“小教师”,不论成绩好坏或其他。这样来说,学生会感到轻松,同时也激励她可以认真的去学习讨论。
最后,创设竞争的合作环境,因为如果只合作不竞争,也是行不通的。作为竞争的学习方法有:小组成绩分工法(简称 STAD)和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TGT)。小组最后的成绩都是由单个学生的成绩累计相加而成,而学生的成绩则是与他/她过去的成绩作比较进行评估,这样的竞争便是良性的竞争,是自己与自己的竞争。不论本身成绩高低,都能够为小组取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