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题目大全 更新时间:06-22 来源:网络
导学案的设计就是根据教材和课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设计,用来支持课堂教学的工具。运用导学案支撑的课堂教学,导学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创设情境、引领任务、小组学习以及评价反馈,几个环节环环紧扣,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将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中,让学习更加多元化,形成了更加有生命力的课堂。
《“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认为,“学案相对于教案而言,它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设计的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认为,“导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是指教师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学者总结了学案导学的一般模式:学习目标——复习旧知——导学新知——问题讨论——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关于导学案,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2003年发表于《当代现代科学》的《另眼看“导学案”》,作者刘茜通过实践认为这种导学案模式存有很多缺陷,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样的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的赵立金老师和张景彪老师的《浅谈“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一文中也指出导学案存在着学生预习时不看教材,直接在“导学案”上做题,看书的过程缺失;学生为了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将答案从教材中简单地摘抄到“导学案”上,深度思考的过程缺失;重点、难点在“导学案”上都有了,学生的书上干净如新,缺少了相应的勾勾划划、圈圈点点等批注,记笔记的过程缺失;在实际课堂中,“导学案”中内容安排紧凑,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课本中的内容,解读课本的过程缺失等问题。
而其他学者认为“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起点,为指导所教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这个定义的框架下,“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地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还有学习的方法指导等。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对于语文导学案学者也有不同评价。哈尔滨师范大学王颖喆认为语文导学案有以下优点:第一,学习目标明确。导学案明确出示学习目标,不论是程度较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弱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完成学习目标或靠近学习目标。第二,学习方法明确。导学案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学习方法特别是自学方法的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相关要求查找资料、交流探讨、总结提升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总结积累语文自学方法,提高语文自学能力的过程。第三,学习任务明确。围绕学习目标,导学案上明确出示了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觉达成学习目标。同时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其实也是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路标”,确保学生正确、规范、有序地进行语文自学。《学案导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也认为语文导学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增添了课堂的层次感与丰富性;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自由、活泼、积极的课堂环境。同样的也有学者指出语文导学案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案、导学案、学习方案概念混淆。第二,重视实践研究,忽视理论基础研究。第三,教师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时,指导思想不明确,缺乏学理性。
最后,有关于文言文导学案的研究不多,其中黄宝碧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指出文言文教学会遇到以下的难题:知识点多,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少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方法研究》一文中学者通过调查显示学案还是深得学生心的,绝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并喜欢它。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不高,大都是基本、浅层次的要求。但是学生希望老师多采用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证明教师在学案课上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好。语文老师在学案课上,还是惯常用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以及练习法,对于教学方法创新做得不够,过于僵硬、死板,教学套路模式化。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还是不能够被学生接受,学生渴望的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此外,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待加强,教师可能课上有“满堂灌”的现象,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因此,好的文言文导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导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文言水平,根据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实际掌握,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言文学习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对文言文的“文”和“言”有全面深入的学习。文言文导学策略不仅仅指课前学案导学,它的范畴比课前导学要大,始终贯穿整个文言文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导学。笔者认为文言文导学策略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自主预习,了解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意思和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进行初步的理解,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如引导学生做课前预习笔记,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等;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以问题为基点,点拨学生思维向深处和广处拓展,打开学生的思维,达到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和作品内涵的正确领悟;第三,教师建立有效的知识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对文言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和迁移。
研究意义及价值:
本文希望通过对初中文言文文本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初中文言文导学案的导学内容及导学策略研究,进而对文言文导学的设计及实施进行反思,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一线老师的文言文导读有所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