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毕业论文题目 更新时间:04-23 来源:网络
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及问题
面对自媒体时代飞速科技的更新与变化,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适应能力的大学生很自然的成为接受最快认同度最高的群体,尤其是手机互联网的使用和无线网络的大范围覆盖,更是为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软件表达自我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自我意识强,注重个性呈现,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有表达自我观点与展示个人特质的愿望。自媒体的及时性、公开性、便捷性的特点恰好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发布出去与人进行交流分享,这种平等自主地表达方式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和分享欲。同时,这种通过自媒体平台不断进行对话的交流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本身的行为方式。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从中国网民职业结构中可以看出,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约25.1%。另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CNNIC)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4],在其选取的2932个样本中,从学历结构来看,微博高学历用户比重相对较大,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比例约为49.9%;即时通信工具(主要以微信为代表)次之,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比例为46.7%;最后为社交网站,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比例约为45.6%。显然,自媒体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接触率最高的媒体。
但是另一方面,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部分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对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过度使用造就了新的“网络成瘾症”,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正常交际。此外,低门槛、缺乏规范监管的自媒体平台上充斥了大量难辨真假的信息,必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
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4月展开,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到有效样本96个,有效率为96%,调查以文科见长的江苏师范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样本中,男女生分别占比31.3%和68.8%,文理科占比为60.4%和39.6%,大一到大四各年级所占比例为4.2%、8.3%、35.4%和44.8%,研究生所占比例为7.3%,其中58.3%的大学生来自城市,41.7%的大学生来自农村。问卷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调查者的基本数据,第二部分是大学生自媒体使用情况,共设计22个题目,其中自媒体平台使用频度用3个问题加以测量,自媒体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通过5个问题加以测量,其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通过3个问题加以测量,其对大学生交友方式的影响通过3个问题加以测量,自媒体对大学生有关信息获取与信息判断方面的影响通过5个问题加以测量,有关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目的动机通过2个问题加以测量。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74.0%的大学生认为自媒体最吸引自己的一点是可通过它获取更多信息,46.9%的大学生经常通过分享交流和朋友一起共享信息,但是另一方面,在对待自媒体平台上新闻的态度上,46.9%的大学生认为可信度在50%—70%,还有33.3%的大学生认为可信度低于50%,尽管如此,仅有20.8%的大学生在转发网络上的新闻时,愿意求证后再转发,同时,44.8%的大学生曾有过转发最终被证实为虚假的新闻的经历。由此可见,自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巨大的信息量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提出了挑战。
自媒体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双重影响
自媒体融入大学生学习方式后,它本身所具备的诸多鲜明特征已被灵活运用到大学生学习的实践当中,大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便捷、快速的获得学习资源,即时的参与学习交流与讨论,不仅使学习效率大大增加,也使知识面大大扩展。但是,另一方面,自媒体平台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少限制的特点也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阻碍。大学生群体中有很多是“微博控”,有“手机依赖症”,调查中显示70.8%的大学生有在课堂上刷微博、玩微信的情况存在,很多大学生每天可以连续刷微博四、五个小时,每天不上一下微博、微信就浑身不自在,甚至于在上课的时间也不忘时刻关注手机动态,这些现象不仅耗费大学生的时间、精力,而且还会对学习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
4.3 自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双重影响
互联网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真正实现了“地球村”。在这个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每一位“村民”可以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村民”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同样,大学生凭借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关注自己朋友、发布“朋友圈”,可以实现与朋友的即时聊天与互动。调查中显示,38.5%的大学生在自己最常用的自媒体上拥有50-100位好友,18.8%的大学生好友数量在100-150,更有10.4%的大学生在最常用的自媒体上好友数量超过200。不论是近在咫尺的身边同学,还是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亲人,你的一个“朋友圈”都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你最近的生活动态、想法感悟,只要彼此愿意,人际交往的圈子可以呈几何级数增长,极大的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
但从另一方面看,自媒体的广泛在使用从一些角度来说也削弱了大学生的现实交际能力,使他们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造成每个人在网络上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都成了“哑巴”的现象。关于网络对人的影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学者罗伯特·克劳特和萨拉·基斯勒的一项研究表明,“更多的因特网使用与社会参与的降低有关,这种降低幅度虽小,但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与孤独感的增加有关……因特网的更频繁使用也与抑郁水平的提高有关。”[6]正如调查中显示的那样,63.5%的大学生在朋友聚会时偶尔出现各自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软件的情况,35.4%的大学生表示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这从一个侧面也显示了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现实交际能力的弱化。因此,自媒体虽然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但是它带来的,对大学生现实交际能力的削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