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毕业论文题目 更新时间:04-19 来源:网络
产业结构的健康与否关系着一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性。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作为支撑。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以及国际化的深入,研究汇率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就具有更显著的价值。本文核心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汇率变动的过程以及对应时期产业调整进行关联分析,其二是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途径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造成影响。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方法几个方面对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相应的论证。第二部分对汇率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叙述。第三部分较为细致地整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名义汇率以及有效汇率随汇率制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波动变化以及同一时期我国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第四部分对汇率影响产业结构的传导路径进行相关分析,从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两个角度说明汇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五部分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实际有效汇率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第六部分给出研究的结论,并根据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起来,研究实际有效汇率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同时,将采用历史分析法,通过搜集大量的历史数据,对我国的名义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此外,本文还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用图表形象表述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与相应时期我国三次产业的变动情况,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两条路径下实际有效汇率作用于产业结构的情况。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托马斯.孟最早研究了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他认为在汇率兑换过程中,本国较低的汇率有利于本国的贸易并且会抑制外国的出口,汇率变化经由贸易收支对产业结构形成一定的影响。其后的大卫.休谟,马歇尔、琼.罗宾逊对汇率通过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而间接的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做了补充与发展。但随后的研究也出现了不一致的声音,克鲁格曼认为汇率的波动对经济的任何方面都只是轻微的影响。
在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研究领域中,从对外贸易角度运用计量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勒纳和贝雷,但他们由于选取的研究样本的局限而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为了克服因国别差异导致的结论的谬误性,Peter Beenen和Dani Rodrik(1986)以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11个主要工业国的实际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汇率的短期波动对各国国内及各个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最后的结论认为: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汇率波动对各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都产生了不同的冲击。Linda S Goldberg(1993)认为美元走势会显著影响美国工业各部门的投资活动。他通过分析汇率变动对1970-1990年美国工业各部门投资总额的影响情况,结论表明具体行业不同,汇率变动的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美元贬值会减少制造行业中非耐用消费品部门的投入。其后,Takgawa(2005)在对我国1993-2004年的海关进出口数据和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大量细致研究之后,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大。Mario Climoli、Sebastian Fleitas和Gabriel Porcile(2013)利用1962-2008年11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在李嘉图贸易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假设的提出研究实际有效汇率对一国出口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程度和多样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的实际有效汇率对应的出口产业结构多样化程度越高,而这种多样化又会进一步促进出口产业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化升级。因此,具有竞争力的实际有效汇率会促进一国产业专业化程度的升级。
以上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大多是通过进出口贸易作为中间变量来进行研究汇率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从结论而言,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汇率的变动会对产业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的学者也对该课题做了一定的研究:杜进朝(2004)在分析我国贸易流量和贸易结构与汇率的关系时发现汇率的变动会影响我国的出口结构,但具体对哪些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没有做出分析。哈继铭(2005)通过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会使密集使用资本技术的产业受到较大影响,而对密集使用劳动的产业影响却比较微弱,以此认为人民币的增值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优化进出口结构,减少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对国内的产业构成形成影响。通过较多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孙咏梅和祝金甫(2005)认为汇率严重贬值会引起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对产业机构调整不利。魏巍闲(2006)通过利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对中国GDP、进出口贸易、不同行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GDP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本上与上趋势描述相符,且对频繁使用劳动力的行业影响最显著。结论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大小直接回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大幅度升值会产生不利影响,而小幅度则不会。曹垂龙(2009)认为虽然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具有改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但现实情况却与之相背,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复杂的国情、人民币升值的成本、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刚性等原因所致。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通过计量工具从定量的角度对该课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陈学彬、李世刚和芦东(2007)使用标准面板数据分析和HS海关编码的行业分类方法,对2001年初至2007年中期的22种出口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考察各行业出口商的盯市能力。结论表明,各行业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时有显著不同的出口价格传递效应和盯市能力。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因其传统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降低本币出口价格调整自身的盯市能力,而高新技术行业因其加工贸易的特征存在汇率传递的不完全性。毕玉江河朱钟棣(2007)运用单方程OLS方法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法(ISTC)在一个两国模型分析框架下选用1985-2001年的季度数据进行汇率对商品出口价格传递弹性的检验。研究表明,汇率对1位数分类项的出口价格具有不完全传递且存在显著差异。鞠荣华、宗成峰和李福琴(2009)利用1993-2006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构建考察制造业产品出口价格与汇率相关关系的实证模型。结论表明,出口在美国市场上的产品相较于出口日本市场上的产品其汇率传递弹性更低。其中,在对两个市场上工业制成品的传递弹性进行比较时发现美国市场上的较低,且农产品和其制成品在两个市场上的汇率弹性差距在不断拉大。徐伟呈和范爱军(2012)在劳动力动态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81-2010年的相关年度数据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一、二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轻重工业调整的影响。实证结果认为价格水平、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都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其中价格水平和进口是重要的两条途径,而FDI影响却不显著,在此基础上认为人民币升值能够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有关汇率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比国内研究起步早,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各国学者作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