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免费论文网 更新时间:03-14 来源:网络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因此,教师应尽量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或分组实验,让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对看到的实验现象及不解提出疑问,并自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中和反应》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倒于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向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褪色,直至变成了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产生,兴趣高涨。于是很想学习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
又如;在讨论微粒的运动性时,教师安排学生动手实验:在烧杯1中装入10ml蒸馏水,滴入1~2滴酚酞试液。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2中装入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1、2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1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师: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到结论吗?
生1:杯1中滴入的酚酞试液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2无关。
生2: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1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生3:烧杯2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解到烧杯1中的溶液中,使溶液1变红。
3.4 突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但是总会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13]。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擅于多问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提出疑问,或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当的时候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例如:学习SO42-的检验方法时可设置下面一系列问题首先:(1)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何现象,再加入盐酸有何现象,盐酸有何作用?(2)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3)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再加入HNO3,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4)你组认为检验SO42-的最严密的方案是什么?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写出每一步实验现象及结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然后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得到正确答案。
3.5 重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
初三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新学期开学时,化学教师就可以先了解班上的基本情况,哪些学生基础较差,哪些学生有厌学情绪,哪些学生学习较好,哪些学生有文理偏差。在刚开学的课上,将刚接触的一些简单内容设计成问题提问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这些问题他们肯定能顺利回答出来,老师就立即抓住机会,表扬他回答得很好,让其他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喝彩,让以前听惯批评的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很多值得表扬的优点,谁说自己是差生呢?他们感觉自己也能抬起头,挺起胸,充满了自信,慢慢消除厌学情绪,慢慢喜欢化学这门功课。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在表扬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提问他们,让听惯表扬的他们正视自己,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自己还需要努力。这种因人而异的激励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同学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向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例如:在讲第二单元课题三《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师可以把学生每两人分成一组,让他们通过合作实验、交流、讨论、最后再得出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不停走动观察,但不急于表扬或批评学生,也不先作出评论,只需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等他们做完实验,填完实验报告单后,教师再组织大家交流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让得到错误结果的学生重新操作直至得到和其他同学相同的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表扬正确的小组,鼓励暂时错误的小组,最后和学生一起形成正确的结论。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来体验形成知识过程的喜悦,必然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记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激励学生的支持者,而学生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蒙自市三中的初三化学教师及学生的调查表明:总体来看,多数学生认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是主体,是中心。学生的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书本,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一般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有关考试的重点知识,不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实践能力。所以,一直就形成学校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背什么的教学与学习风气。而多数教师认为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尤其初三刚接触化学,对突如其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实验现象难以接受,就只懂得最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面对更难的问题就无从下手,学生对化学就会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教师上课就很难把握所有学生上课的状态,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很难提高。
通过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多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本文就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和弊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探索,得出几点教学观点,希望对改善传统教学能有所帮助。但是由于人力物力以及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一点就是所取样本的局限性,本次调查只在蒙自市的三中进行调查,对于其他的学生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本文还没有做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是否其他学校的学生与这两所学校的情况一致?不同层次学校、班级的学生及老师对这一理念的看法是否一致?这些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