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免费论文网 更新时间:03-14 来源:网络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3.1 实现教学观念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是主体,是中心。学生的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书本,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主要是听讲记笔记的教学活动,容易造成学生课堂疲倦,无精打采,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宗旨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6]。这就使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其教学活动的中心也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
1.3.2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始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推动者,教师不停地在讲台上讲解新的知识,学生只能坐在下边听讲。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并没有选择知识的权利,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发挥个人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并不能发挥学生最佳能量和状态,不能使学生产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下,在自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在能激发学生内心探索需求、引导积极思考、引发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问题上,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可以按照既定的发言顺序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深入探究,有助于学生澄清疑点,突破难点,把握要点[7]。并且在思维的碰撞中,可能产生教师也意料不到的新发现,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突破性展现。
1.3.3 注重人才培养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或者教师个人的意识形态等影响,导致了人为地分离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教学环节。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也是学生消化,理解,应用理论知识的平台;反过来,理论知识又是实践操作的前提和条件。但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出现了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匮乏的尴尬局面。使得我们的培养的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导致了人才严重缺失。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中,旨在培养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从教师教化学转到学生学化学,教师不再是代表权威的指导者,而是学生
学习化学的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究化学科学的真谛以及学习化学科学知识;把学生看成是一探究者,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从而为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8]。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要求
1.4.1 深入了解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都要求教师首先透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生理、心理发展状况、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等[9]。初三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新学期开学时,化学教师就可以先了解班上的基本情况,哪些学生基础较差,哪些学生有厌学情绪,哪些学生学习较好,哪些学生存在文理偏差。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刚接触的化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1.4.2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中学学生在初三年级开始接触化学,面对新的事物,学生会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依据,是教学之本。首先,上课前,教师应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且要求课堂上提问,这样学生就会认真预习。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学生的预习内容和选择所教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很好把握教材的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的纵横关系,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4.3 调整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它是在目标前提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10]。并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各项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可能一切按教师提前所设计的运行。教师对化学教学过程的构想设计可能会因为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改变失去作用。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以适应动态多变的课堂。课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上课时,又要随时根据活动的进程及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临场反应,灵活引导,想方设法地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他们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4.4 重视学习策略指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即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杜绝老师唱独角戏,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合作、参与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或者学生碰到的一些问题,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师除了提供必要的启发、引导和帮助,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能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