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免费中心 更新时间:08-07 来源:网络
(一)表外业务的定义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因为表外业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或有资产或负债并影响未来银行经营。表外业务体现出灵活性大、规模庞大、交易集中、盈亏巨大、透明度低等特点;其风险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结算风险、运作风险、定价风险、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其实,表外业务并非新概念,只是近20年来因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金融服务、金融工具的创新才得以迅速发展,也越来越被银行和管理层所重视。
(二)表外业务的分类
表外业务涉及的业务范围广、品种多,不同的表外业务发挥功能不同,因此表外业务的分类方法也有许多标准。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广义表外业务分为两类:1、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担保、金融衍生业务、投资银行业务 );2、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如:代理类、信托类、信息咨询类、支付结算类等)。目前国际上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划分依据是收入来源标准,以美国商业银行为例,银行按照收入来源的不同,将表外业务收入分为五种:信托业务收入、投资银行和交易收入、存款账户服务收入、手续费收入、其他非手续费收入。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允许开办的表外业务有24类,如按功能和业务属性划分,可分成九类(如表1)
表1 表外业务分类
表外业务种类 具体业务品种 适用备案制 适用审批制
支付结算类 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 √
各类汇兑业务;出口托收及进口代收 √
代理类 代理证券;代理保险 √
(续上表)
表外业务种类 具体业务品种 适用备案制 适用审批制
代理类 代理发行、承销、兑付政府债券;代收代付业务,包括代发工资;代理社保金发放、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政策性银行、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代理资金清算;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的收单业务,包括代理外卡业务;各类代理销售业务,包括代售旅行支票业务 √
担保类 担保类业务,包括备用信用证 √
承诺类 贷款承诺 √
交易类 金融衍生业务 √
投资银行类 信息咨询业务,主要包括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金融信息咨询;企业、个人财务顾问业务;企业投融资顾问业务,包括融资顾问、国际银团贷款安排 √
基金类 各类投资基金托管;各类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 √
信托类 委托贷款 √
其他类 各类见证业务,包括存款证明业务;保管箱业务 √
(三)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约定的银行业5年过渡期已结束,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格局的逐步变化,银行不仅面临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也要承受来自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的压力。在传统业务利润日益受到挤压的局面下,开拓新兴业务成为银行保持经营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必然出路。各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在整体上呈现出综合化和全能化的显著特征,其中品种繁多的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而,表外业务对银行而言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柱,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外业务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收入增长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之一是盈利性,利润最大化是其主要的经营目标。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和投资机会地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开始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贷款业务的开展,造成银行传统的利润来源——利息收入大大降低。可见,宏观经济波动加大使银行所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上升,使银行产生了寻求新工具来避险并增加盈利的需求。大量的收费类业务既不直接占用银行自身资金,又能为银行带来无风险的手续费收入。据统计研究分析,这些非利息性的表外业务收入,与贷款损失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于零。这意味着,二者之间的变动没有确定关系,表外业务收入的增长不但可以弥补银行坏账造成的损失,如果其增长速度超过贷款损失增长速度,还能够起到稳定银行收入的作用,促进银行的利润增长。
2.表外业务具有分散经营风险,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由于国际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趋势,银行的业务触角扩展到全球范围,一方面银行可以享有全球化带来的业务增长的好处,但另一方面银行也更易受到来自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并且波动振幅可能不断放大,银行经营风险呈上升趋势。表外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相比,主要是接受客户委托,以中介人身份进行代理业务,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承担,不易受风险感染。同时,利用表外业务收入与信贷损失不相关关系的原理,品种繁多的表外业务可以产生多样化的收入流组合,可以弥补信贷损失造成的缺口,抵消收入波动风险,从而降低银行的整体业务风险。另外,表外业务中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创造之初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规避市场风险,银行运用这类金融工具能够达到抑制整体风险的效果。
3.表外业务能够调整银行业务结构,打破资本金限制的约束
随着《巴塞尔协议》的不断修改和完善,银行资产风险范畴进一步扩展,资本风险计量标准也随之提高,为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增加更大的难度。于是,资本约束成为商业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一味依靠传统信贷业务,这种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资本金受到不断侵蚀,规模扩张的老路难以实现发展。通过经营战略转型实现收入多元化,显然,表外业务正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不占用或较少占用银行的风险资产,同样的资本金条件下,其业务量可大于甚至数倍于传统业务,同时大量的低风险业务也不会降低银行资产质量,还可为银行带来良好的综合收益,因而表外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
4.表外业务能够使银行服务综合化,有助于稳定客户群体
在现代经济中,人们对银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私人财产管理、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保险、税务、信用卡、外汇,甚至旅游、教育等方面需要多样化服务,银行仅依靠传统存贷款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如果银行无法满足客户这些要求,客户就会转向其他可提供全面服务的银行,造成客户流失。相反,全能化的银行产品丰富多样,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整合产品,客户如同在超市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商品一样享有各种金融服务,客户就会对这家银行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不但可以稳定已有的客户群体,还能吸引新的客户。
5.表外业务有助于降低银行综合经营成本
银行从事传统业务时期,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客户群,组织起一定规模的销售渠道,搭建了电子网络软、硬件系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价值,这些有形或无形资产均使银行花费了大量的成本。表外业务一方面利用原有系统性资源,通过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充分挖掘客户潜在价值,创造更多利润,提高了银行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则通过为客户集中办理表外业务,全面掌握客户信息,使监督和管理成本最小化,银行获得了经济集中带来的竞争优势。
6.表外业务能够使银行保持和提升创新活力,进入高层次竞争
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兴业务,形式多样,机动灵活,对经济发展、市场变化反应敏感,对客户多方面需求适应性强。在传统存贷款业务市场瓜分完毕的情况下,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业务就成为众多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创新压力的“鲇鱼效应”迫使银行积极参与高端市场,无形中激发了银行的竞争活力,提高了经营水平。某些表外业务规模并不大,盈利并不高,但商业银行办理表外业务,服务社会,体现了银行的社会责任,塑造了银行自身的市场形象,能获得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