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文献格式 更新时间:04-16 来源:网络
导演功课:导演主观意识对影片的影响
(一)影片的故事来源
导演即将大学毕业,毕业后大家将各奔东西。而大学对于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那些共同追寻梦想的美好年华在毕业的那一瞬间就像美丽的泡沫一样破灭。大学毕业,回过头去看,我们那些反叛挣扎追梦的青春,在现实生活中到底能够所剩几分?毕业之后的我们再相聚彼此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影片中以导演的主观经历为原型,满足导演的情感表达。讨论每一个毕业生都会思考的问题。
(二)导演个人意识融入在影片中的元素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梦想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有的时候梦想就是在做梦的时候想一想吧。带着些许的消极观点,但是大多数毕业生真实的情感写照。当梦想照进现实,当大学生走出学校的象牙塔,我们还有多少人能继续走在梦想的道路上?导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坦诚的讲故事,让更多人在导演意识的影响下去思考自己。
导演功课:导演主观意识对观众的影响
(一)关于“现实”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现实中,生活就是这样。父母总希望我们能完成他们的意愿,而我们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也不是叛逆,只是我们青春的一点点萌动罢了。是听父母的还是听自己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这没有对错。只要你做的事情没有错就可以了。但是当你没有目标,没有梦想,虚度光阴的时候,那你未来的生活一定是残酷的,这个时候你只能抱怨生活那么现实,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个现实,是你自找的。
(二)关于“梦想”
对于年轻人而言,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想,哪怕很遥远。梦想没有大小,只要你想了,你的前方就会始终有一盏灯为你指引方向。即使你陷入深谷,它也会像天上的明星一样,给你光明和力量。所以,不要抱怨现实,有梦想的现实生活也是美好的。
(三)导演对观众的心理期望和影响
赵薇拍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因为自己在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要交作业。赵薇在电影发行时说:“希望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经历过电影里的事,而不是只有我自己经历过”。怀旧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终将逝去,每个观众在看完影片后都会审视一下自己当下的青春或已经逝去的青春。
导演想让不同层次的观众从影片中多多少少的找到触动的点,引发各自的共鸣。这也许只是一个人的经历,但会让更多人想起自己的经历。
导演阐述
前一阵“青春”话题的影视作品不断。《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国合伙人》、《致青春》 ……层出不穷。人们都在祭奠或者回忆自己的青春,当下的青春却无人顾及。
我所想去探究的是那些已经逝去的青春与我们当下的青春热情之间关系。
父亲的大学,父亲的青春充满奋斗和热情。儿子的成长和梦想充满坚强的反叛,同样充满力量。两代人的大学,两代人的青春,父与子之间的碰撞和不解。父亲总是沉默的付出,面对日益长大的孩子日渐苍老的父辈是无力的妥协。而这种妥协不会让我们感到反叛过后是胜利,而是强烈的愧疚。同样倔强的我们很难说一句“谢谢”亦或是“抱歉”,我们长大了,父亲变老了。
我想让所有和我一样即将毕业的青年们回过头看看自己的大学。看看我们轰轰烈烈的青春。看看我们当下存在的社会。
我想让刚刚走进大学的年轻一辈们正视当下的青春,正视手中的梦想。
我想让我们的父辈们看看自己终已逝去的青春,看看当下的孩子们,看看他们身上自己当年的热血和无悔。时光已逝去,年代也远去。他们改变不了时间的流逝,就像他们改变不了当下孩子们的反叛和令他们不解的狂热。
我想运用两个时空,通过调色的技术手段,把父亲的大学和儿子的大学对比呈现,父亲的生活通过张乙零碎的思维碰撞。闪念在脑海里,很奇怪但又挥之不去。当儿子通过梦境看到到父亲的大学时代,父与子之间的交融和理解通过这种不用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这种方式体现。两代人的大学,两代人的青春,父与子的交流和理解,通过“穿越”很好的完成。
张乙和我们的应届毕业生。我们从小到大生活在父母和学校的庇护下。我们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我们用青春的力量竭尽全力去反抗压抑在身上的一切束缚,反抗父母,呼喊着口号反抗体制。走向社会,我们的存在可能无关我们的专业无关我们的梦想,我们只是存在,简单而坚强的存在。
作品虽然是一个特殊条件下的个例,却反映了社会的普遍性。我想通过本作品,引起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同时也希望引起父一辈和子一辈对大学对梦想对青春的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