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文献格式网页 更新时间:02-26 来源:网络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874—1964)来自中西部的衣阿华州,9岁时成为孤儿,由其叔父抚养长大,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担任采矿工程师,并且在中国的开平矿务局任过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主持发放救济物资而扬名,后步入政坛,青云直上。担任过威尔逊总统的经济顾问,并且在20年代担任了8年的商务部长。此后被共和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并当选第31任美国总统。在其总统任期内爆发了大危机,面对严重的大危机,胡佛意识到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胡佛反危机的措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9年10月—1931年10月;第二阶段是1931年10月——1932年11月。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措施。
第一阶段胡佛反危机的领域主要是农业、工业、金融、公共工程、社会救济等五个方面。第一、农业方面:早在大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农业就陷入了长期萧条之中,而1929年的大危机无疑加重了农业危机:“经济危机期间,1只羊的售价是1美元,但运到市场上的费用需要1.1美元。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牲畜被活埋或是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岳麓出版社,2004年,第92页。]从1929到1930年胡佛政府先后成立了联邦农业局、谷类稳定公司,试图通过向农场主提供贷款来控制农产品过剩以及稳定农产品价格。但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这只能算是杯水车薪。随着大危机的蔓延,欧洲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锐减,同时苏联、澳大利亚等农产品出口国又大肆倾销,致使美国农业遭受重大损失,政府的努力并没能解决危机。
1930年6月17日,胡佛不顾1000多位经济学家的反对,签署了最为人诟病的霍莱一斯姆特法,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关税税率。欧洲其它国家也相应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普遍提高使得农民所需的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同时出口减少,这反而使得农业萧条加剧。
第二、工业方面:1929年10月股票市场崩盘以后,胡佛政府多次召开由资本家和工人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一方面,胡佛希望资本家能够继续生产同时维持现有工资水平;另一方面他要求工人代表能够与资本家合作,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然而,随着危机的加剧,资本家与工人达成的口头协议随即被撕毁,胡佛的努力并没能奏效。1930年初,企业主不仅没能够扩大投资反而减产,使得失业人数增加,购买能力进一步下降,工业危机加剧。
第三、金融方面:1931年10月,胡佛召集30位纽约金融界的代表参加会议。胡佛希望金融界能够联合起来自救,同时设立全国信贷公司,把5亿美元注入私人银行以维持银行业的稳定,并规劝保险公司继续坚持抵押品赎回权的措施。但是由于银行家不配合,金融方面的努力必然逃不过失败的命运。
第四、公共工程方面:面对庞大的失业人口,胡佛“要求国会拨款l亿至1.5亿美元,来在这种紧急的时刻提供进一步的就业机会。国会立即对此作出响应,于12月2日授权总统将1.16亿美元用于对付失业问题。”[ 胡国成:《胡佛与新政》,《世界历史》,1989年,第4期。]然而,当时的美国面临700多万失业人口,政府的救助资金远远不够,无法解决庞大的失业人口问题。
第五、社会救济方面:1930年10月,胡佛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救济;1931年胡佛政府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但是这些救济措施没能触及问题的根本所在。
“1931年秋,由于欧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威胁,胡佛第二阶段反危机政策(1931年10月——1932年11月)的重点转向稳定银行体系、健全政府财政和刺激私人投资。”[ 韩铁:《重新评价赫伯特·胡佛》,《世界历史》,1989年,第4期。]而1932年1月建立的复兴金融公司则是胡佛反危机政策的重要措施,“它在三十多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并立即开始工作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贷款公司以及其它金融机构。”[ 姚莉:《胡佛的悲剧命运与1929年~1933年大萧条》,《宜宾学院学报》,第11期。]1932年7月,复兴金融公司获得38亿美元资本授权,实际提供的贷款额为23亿美元,这些贷款对于稳定金融体系以及减缓金融危机的破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分析胡佛反危机的措施可以发现,胡佛并不是一个自由放任主义的坚定执行者,面对经济危机,他进行了干预。那么令人费解的是,被冠以自由放任主义的胡佛为何会干预经济?1922年赫伯特·胡佛在其代表作《美国的个人主义》中指出:“我们很早就抛弃了18世纪的自由放任主义,它的信条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后,胡佛再次谈到自由放任:“作为一种经济和政治哲学,它也许今天还在某些国家中很兴盛。但是在美国,它已经死去几代人的时间了。”[ 胡佛:《对自由的挑战》,纽约出版社,1934年,第51页。]
由此可知,胡佛本人并不赞同自由放任主义的观点。而他所信奉的经济思想(社团公会主义)有别于自由放任主义。“胡佛希望在国家的推动下,发展合作性社团公会,即同业公会、专业团体以及农场主和劳工中的类似组织,并通过它们建立一种合作与协调的新秩序。”[ 韩铁:《重新评价赫伯特·胡佛》,《世界历史》,1989年,第4期。]在20年代,胡佛尽他作为商务部长的一切力量来支持同业组合运动,并利用他对联邦政府其他部门的影响来增进经济的理想化,限制“破坏性的”竞争。就任总统之后,为了对付大危机,胡佛构想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联邦行动计划,包括提高农作物价格以支持农民等等,这些措施为后来的新政奠定了基础。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罗斯福被看作是美国经济的救星。但是,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罗斯福对于克服大危机没有直接的关系,而胡佛才是经历大萧条最艰难时期的总统。但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却是罗斯福被 “神化”成了救世主。
美国经济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经济危机期间出现了一对特殊的矛盾,它集中体现在供需矛盾上,罗斯福比胡佛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运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