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word文献标注 更新时间:12-14 来源:网络
初唐的时候很多人崇拜王羲之,学习他的书法,这些人把王羲之的书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学习王羲之的,受他影响的人很多。除了清秀飘逸、美观方便,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他“平正”的风范,代表人物有文征明、赵孟頫等。这些人的用笔都相对的平和,没有太大的波磔变化,墨色基本也很均匀,情感上也没有这么的激荡起伏。他们继承了王羲之的秀美、脱俗、研美、飘逸的书法风格。再此基础上更加的中庸。第二类是继承王羲之的“险绝”例如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很多的作品也展现了这一特色用笔中锋夹杂着侧峰,很多地方用斜式,字式很险,但是却险而不倒,使人在享受中激动,在激情中平和。米芾也是这一特色书家的代表,他的蜀素帖让很多人感觉秀气而气势磅礴,险绝而又有章法,秀美而又不媚俗。学习他的时候让人心境很舒服。人格、天分、学识、修养、勤奋,造化了书圣王羲之时代提供成才的可能性,然而决定一个人的成功还是要看本人。魏晋南北朝文人付出了社会动乱甚至是灾难为代价,换来精神的解脱、释放、自由。所以此时是盛行人物藻鉴的时代,言论自由,公开褒贬,名人的一言一行都受到舆论的关注。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将两汉时期沧桑、古拙的书法艺术风格转变为流畅、研美、秀气、洒脱,富有神韵,尽善尽美。草书更加的自然、洒脱、随意而书,将作为文字意义的书法升华为精神层次的享受,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文人能看到并且表达出书法艺术的美。后代学习书法的人几乎没有不练习王羲之作品的人。他被称为“书圣”可能有他的书法作品对书法教育的贡献吧,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圣”。
王羲之淡泊名利,当时的丞相王导想要推荐他参政朝廷,他却写下誓书,坚决不接受。王导一直推荐他都没用,他就是不想去。但是王羲之愿意为百姓做实事,他愿意到巴蜀之地去抚慰贫苦的边区百姓,关心民间疾苦,赈荒救灾。他提出简化政务程序,严肃处理贪官污吏,从根本上解决民生的问题。
他的清贵体现一个原则,凡事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都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绝不贪图一己私欲。然而,王羲之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其深谋远虑使他太过于清醒了。只可惜忠言不用,怀才不遇,时局难挽,便是王羲之忧国忧民也是无计可施,无路可走。辞去官职之后,他便去四处游览祖国山河,大江南北的自然美景与他的灵魂合为一体,进入一种超越所有的境界。他的诗文也非常的好,建树也是相当了得。其辞官隐蔽于山水之间,江南空灵的自然风景陶染其心境。王羲之此时书风便成为当代研美书风的表现。他的书法超脱了所有先前的束缚,表达自己的情谊和想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这也是必然结果。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他生命轨迹、人格精神的审美观照,也就是说没有他独特的人格特点也写不出那样的字。书法和风格和一个人的性格并非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对于王羲之来说确实是想通的。人格包容了气势、风貌、情感、性格等等,都是对文化进行沉淀、积累和升华。文化塑造人,所以人写字写到最后就是写个人,写学识,写素养。所谓功夫在字外。所以在我们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舒朗潇洒的外表时,千万不要忘记他的气度和胆识。
结语 wWW.EEELw.com
也许书圣王羲之也不会料到他当时“无意为书”微醺之时一时兴起挥毫写下的这三百多字的《兰亭序》竟然会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块丰碑。历史的狂澜给予勇者机遇,给予智者自由,魏晋南北朝大智大勇的的先民们将历史的主动精神空前的发扬,成就了中古文明的辉煌成果。书法作为新生的艺术形态,在文人们的醒悟的洪流中奋进着。魏晋书家创造了不仅仅属于他们那个时代也属于未来的审美观念、风格流派、创作方法。形成了了以书圣王羲之及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艺术体系。这个书法艺术体系整整左右了之后的一千六百多年的书法艺术的历史走向。
王羲之像容纳百川的大海,在其充分学习吸收了前辈们的优点长处,加上他天生的艺术天赋,还有其一代风气所酿造的非凡灵气下,将古今相融合,从而成就一家之法而流传百代。他的“今体”既适合时代的书写要求,又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为书法培训提供了规范,但是同时也抑制了创造精神,唯王是尊。 如今,很多人为了参加各类展览、比赛,一幅作品反复的练习琢磨,反复的设计格式,创新越来越难,书法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作为学习书法的学子我们,一定要将我们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表现出来,不能太过纠结于所谓的形式、笔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更加精彩的书法作品被创作出来。
“有意为书”,“有意”造就了大师,大师又从无意之中得到净化和升华。所以,不强求听命于一尊,而是去发现我们本身所拥有的精神世界,在精致的基础上创新,秉承求同存异的最高原则,追求人性内在的自由自在的天性。“路漫漫其修远兮。”书法之路很多,很长,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