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文献类型 更新时间:06-20 来源:网络
drm版权保护当前,理论界和实务届都认为,避风港原则只是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商如何避免侵犯版权的责任,而没有说明网络服务提供商如何会承担侵犯版权的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只要符合避风港原则的每个条件,即可通过避风港原则作为庇护,避免承担版权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对版权人是不公平的。因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避风港原则的立法与适用进行完善:
(一)设定更加灵活的标准,对不同情形的错误通知进行认定
错误通知能否影响网络服务提供商对侵权行为的主观认识状态是该错误通知能否产生法律效力的关键之处。换句话说,如果这项错误通知虽然没有完全符合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但是不会影响认定侵权行为的,应当判定该错误通知是有效的,反之即为无效。但是针对这种错误通知,也应该分成不同的情况来处理:
1.明显恶意发出的通知直接判定无效;
2.版权人疏忽或者能力不足造成的错误通知,网络服务提供商应组织专门的服务人员帮助权利人弥补通知书上的瑕疵,避免版权人因为法律等知识的欠缺而被侵权行为侵害。
避风港原则中要求的通知中的内容,也应该顺应的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才能够提高解决案件的效率。同时,避风港原则应该明确的规定滥用侵权通知的当事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应当以保护版权人权益为本位适用避风港原则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避风港原则产生在权益失衡的状态,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网络服务提供商能够知情并控制侵权人的能力日益增强,而保护版权人权益的情形并没有好转。因此,在避风港原则的适用时应当更加注意对版权人权益的保护。在法律法规中模棱两可的地方,应当做出更多有利于版权人的解释,应加重侵权案件中确定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赔偿标准,针对不同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在适用避风港原则的时候应当满足不同的免责要求,法官应当在自由裁量权的限度内适当的做出有利于版权人的判决。
(三)以网络服务提供商不断提高检测侵权内容水平为基础删除侵权作品软件检测侵权内容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很难确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
可以通过让网络服务提供商使用同种检测软件来解决这一问题,使用先进的过滤筛选技术,来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能够适用避风港原则的首要条件之一。在具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可以接受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商如果想要获得避风港原则的庇护,就应当支持使用技术措施,类似过滤筛选技术和网络指纹技术等。这样一来,既能够增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版权意识,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又能够为法院的司法实践提供可操控的判案标准。及时删除在避风港原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规定及时删除的时间参数也很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提供商,限定不同的及时删除的时间参数。
(四)用法律的手段干预盗版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的成本低,打击侵权的成本高,造成了难以控制侵权和盗版行为的局面,网络上盗版之风盛行。网络用户、版权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版权意识淡薄,是网络盗版侵权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强化版权意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在处理类似非法转载的侵权问题时,应该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对及时删除涉及内容的具体时间的限制,在适用避风港原则时,应当确定各项适用条件,限制滥用避风港原则。
(五)加大对重复侵权人的打击力度
重复侵权现象在网络行业不正当竞争的案例中较为突出,屡禁不止,侵权人经过司法判决确认侵权并承担赔偿责任后,同样或者类似的侵权行为仍然继续进行。我国 1993 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当时已经称得上是一部超前的法律,但是当今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网络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粗线条,造成行政机关执法困难。对存在反复侵权行为的侵权人,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在必要的时候允许强制终止对他的网络服务。参照刑法关于累犯的惩罚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严惩重复侵权行为,保证侵权人不再次进行侵权行为,保护版权人的权益不受到二次侵害,保护整个网络大环境。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应当积极的发挥国家赋予的检察监督职能,回应广大人民诉求的同时促进建设网络大国。
网络行业的发展改变了drm版权保护及作品传统的出版发行方式,原有的版权制度不能满足新网络环境的需求。所以,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在对网络环境中著作权涉及作品的版权制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先后出台法案,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版权人和网络用户的权利义务关系。与知识产权制度领先几百年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立法上的现实差距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相关行业和社会大众迫切需要国家对知识产权法的修改与完善。作为普通法系代表国家的美国,司法判例体系一直都是法律规则成文化最主要的参考标准,
《数字千年版权法案》中关于版权人、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网络用户的权利义务的规定详尽明确,而上文提到的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关于、网络服务提供商侵犯版权的责任和免责条款不到 40 条,其中还包括重复、模糊和相互矛盾的规定。《侵权责任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针对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责任的规定有重合和理解不同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在司法实践中个案判定标准不同的现象,应该将两部法律规定结合起来,对归责原则和认定主观的标准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做出确切的规定。同时,号召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出台有关的行政法规,规范网络大环境。
针对我国当前的法律状况,避风港原则仍然具有相应的适用性,但是这种适用性坚决不能成为网络服务提供商逃避侵权责任的免罪金牌,在新网络大环境下,我国的法律应该尽快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保护网络的健康秩序和自由发展的同时,充分保护权利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