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怎么写文献 更新时间:06-05 来源:网络
1.对作品、角色的痴迷
对作品和角色的痴迷是引起崇拜最本质的源头,正因为喜欢、迷恋某部作品、某个角色,崇拜者才会对其产生强烈情感,最终达到崇拜的程度。
其中,光环效应对于选择崇拜对象产生很大影响。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某人或某物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在二次元虚拟偶像崇拜中,表现为自身并没有明确意向去选择具体偶像,但因为某个作品好,而给予作品中的人物好评,将其选定为值得崇拜的偶像;或者因为某人物身上有一方面获得自己的认可,而推断这个人物各方面都值得欣赏和追捧。然而这些好坏标准,有时由崇拜者的价值观和兴趣取向决定,具有主观性,有时受他人评价和外界口碑影响,是崇拜者害怕受到孤立而选择服从大流的体现。
2.对制作方的迷信
部分崇拜者对二次元偶像的崇拜是基于特定的制作方,因此他们崇拜的实质是制作方制作水平与业界名声。这些崇拜者对喜欢的制作方有先入为主的好感,进而再产生接收信息的行为和选择二次元偶像的偏好。
例如以《全金属狂潮》《凉宫春日的忧郁》《K-ON!》闻名的京都动画(株式会社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明朗细致的画风拥有明显的“京都”特色,尤其擅长刻画校园故事与少年少女的成长历程,使该公司作品具有极强辨识感。
因前期成功地将轻小说、漫画动画化,所以许多原本仅是原作粉丝的受众,在肯定了京都动画的实力后,也会陆续接受公司后期开始制作的原创动画,并根据季番更新追捧不同的二次元偶像。当京都动画放出预告时,他们会表现出“京都必追”的倾向,哪怕动画题材并非他们喜欢,或者成品效果未知,他们也会因为信任制作方而采取关注、赞许甚至追捧的态度。
对制作方的迷信往往为虚拟偶像崇拜打下基础。其中制作方还可以细分:信奉制作公司,尤其是风格保持一致,在特定类型或领域中独占鳌头的制作方,如崇拜机战偶像的人往往也极为推崇以机战番而闻名的骨头社;信奉编剧,对特定编剧笔下的角色抱有更大兴趣和包容心,如擅长“致郁系①”的虚渊玄操刀的作品,其设定中十恶不赦的角色、惨无人道的行为也能获得崇拜者的偏爱,而这股喜爱往往源于对编剧能力的信任,相信编剧的谋篇布局都有自己无法想象的深意和妙处,但有时会陷入盲目肯定而不自知;信奉导演、监督、配乐等,被具体某制作人风格征服的崇拜者,会对他所参加的作品抱欣赏和敬佩态度,所崇拜的偶像通常是其代表作的主人公。在提及偶像时总会伴随制作人之名,因而随之产生骄傲自豪的情绪,如人们对宫崎骏式、新海诚式主角的崇拜,越到后期越大原因是将该导演流派当做信仰。
3.对声优的喜爱
二次元形象从平面图像变成活灵活现的虚拟偶像,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声优的演绎。声优是日语中对声音表演者的称呼,即配音演员,他们隐居幕后,主要演绎语音效果。
部分崇拜者对二次元偶像的崇拜实际是对其声优崇拜的一种延伸,但若将其完全归于崇拜配音演员,又达不到追崇现实明星的程度。
最典型的“中毒”现象即 ACGN 界广为流传的“钉宫病”,全称钉宫氏病毒过敏性脑膜炎。大部分的患者都以钉宫理惠所配音的角色为媒介而感染,发病。发病症状诸如产生幻听和上瘾般的依赖,以此来形容对日本声优钉宫理惠的声音及其所演绎的角色达到狂热喜爱,以至于听到钉宫辱骂也会兴奋的极端表现。
声优对虚拟人物的成功演绎包括将人物性格特征通过声音完美展现,并成为这些元素的完美范本,正如钉宫与“萝莉”、“傲娇”这些标签性词语紧密相连。崇拜者对虚拟偶像的认知过程,基于声优提供的范本印象,在有先例的情况下,对特定声优所配音的角色会有先入为主的喜爱。
声优扮演介于现实和虚幻边缘的角色,崇拜者在喜欢声优超过虚拟偶像时,即表明他们意识到逃避现实的荒谬性,但又不愿完全回归现实,最后选择折中,将崇拜情感分摊于声优以表现对这种心理困境的妥协。
4.对同人制作及其制作者的追捧
网络发展带来偶像崇拜形式的新变化,崇拜者由个体向社区转化,行为由消费向生产转化,因此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二次元偶像崇拜者们会自发组建社交圈子,每个圈子里具有一技之长、热衷同人创作并且水平优秀的人作为生产型崇拜者,在生产过程中展现出更多自己的思考和诉求,有时因专业性赢得单纯消费型崇拜者的敬仰,有时因具化了普通崇拜者无法表达的情绪而被奉为意见领袖,其喜好、思维容易被当成范本或者崇拜情感的补充,左右部分崇拜者的意向。
这些崇拜者的情感走向并非自发,而是跟随圈内达人而变动。以微博上拥有 42万粉丝的同人画手查理为例,2016 至 2017 年间较多发布 A 作品同人图,而 2017 年后开始转战 B 作品,两种同人作品下的关注者有很大重复率,且这些关注者的喜好倾向变动也与此画手一致,留言显示有的关注者正是因崇拜该画手才有接触和喜爱相同偶像的情况。
当前后关注的作品在画风、剧情、内涵方面差异巨大甚至相对立,崇拜者也会尽力屏蔽这些可能对自己认知带来偏差的元素,唯同人和同人制作者是从。某些情况下,同人创作将原作的设定完全改变只保留外形,崇拜者崇拜的对象其实是自己设计出的一个偶像。
这种崇拜心理实际上已非对原作偶像的崇拜,而是对权威人士和理想对象的盲从。有些时候崇拜者甚至分不清同人与原作谁本谁末,站在同人创作的立场上批评原作不符合自己的预想,带有对同人作者强烈的个人崇拜色彩,以及极度的自我中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