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文献格式 更新时间:06-05 来源:网络
(一)民宿的概念
“民宿”一词最早源于日语“Minshuku”,日本的民宿旅游很具有代表性。英美等国外学者认为“民宿”通常指的是 Bed and Breakfast(B&B),也会用 Family Hotel,Family Inn,House Hotel等具有家庭性质的词语来形容民宿。在我国,民宿业发展较早的是台湾地区,垦丁、阿里ft等地是台湾民宿的代表性地区。大陆地区民宿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浙江杭州、丽江、拉萨、昆明、苏州等地民宿旅游发展迅猛。民宿旅游日益受到游客的偏爱,民宿发展势态良好,在旅游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
目前,关于民宿国内学者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学者郑诗华研究得出民宿是观光地,可供游客住宿的设施,并且有执照者、能够提供当地特产或自制料理、有家庭氛围、劳动力以家族成员为主、以自我服务为主[1]。林宜甲(1997)认为民宿必须先定位是否是酒店业,民宿的管理经营上需要有个组织,民宿不仅局限于房屋内,还结合了周边资源,不管是自然的、人文的资源或本身即有资源的特色[2]。
综上所述,可以将民宿定义为位于旅游观光地,将民宅部分功能区以副业方式经营提供给游客住宿、餐饮之用,以家庭住宿、餐饮之用,以家庭成员为经营者和劳动力,并结合周边资源共同经营的住宿设施。目前的民宿,多数是把具有特色的房屋设施开发作为住宿设施出租给游客[3]。
民宿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旅游者到民宿进行的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形式近些年来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虽然国内的民宿起步比较晚,但是浙江莫干ft、裸心谷、云南、厦门的等地的民宿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与特色,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二)国内民宿旅游研究现状
我国旅游民宿发展较早的是台湾,20 世纪 80 年代在垦丁大规模发展。大多数民宿都位于有特色的乡村或旅游风景区周边,充分依托当地的自然、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住宿及简单的餐饮服务。
一些学者从行业层面进行研究,并且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杨丽娟(2016)提出我国民宿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经营者自身的态度、不规范的管理等[4]。还指出完善的服务、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宣传是民宿发展的重要因素。谢雨萍和李肇荣等(2005)通过实地调查阳朔地区的民居旅馆,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开发经营的对策[5]。
还有部分学者对不同地区、民宿的类型进行研究。如韩振华,周玲强(2001)分析了乡村民宿产生的必然性和作用,并对其管理制度和经营思路提出建议[6];李亮对国内乡村民宿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7];潘颖颖(2013)以西塘地区民宿发展为例,对浙江民宿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8];廖慧兰(2006)根据阳朔乡村民宿的目标市场定位及需求特征,提出了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9]。
张延、戴慧茹从民宿的经营发展模式、民宿产品与地域条件、民宿外观及风格、民宿功能及体验、主题特色等方面对民宿的分类进行研究[10]。
(三)国外民宿旅游研究现状
国外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便开始了对民宿的研究,标志为 B&B。国外学者对民宿的定义倾向于:将私宅的空余房间出租给游客,主人和游客同住一个屋檐下,相互交流,使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Clark 认为,乡村旅馆是一种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的旅游产品[11]。
国外对民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体验和行业管理两方面:Nancy Nuntsu(2001)提到了民宿的定位、服务设施等问题;Pasc Naibod 提出民宿不像酒店和青旅那样有全国统一的标志并由相关组织进行管理销售,缺少统一的行业管理。
在管理、营销方面,Marc Lubetkin(1995)对美国 B&B 经营者和客人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口头传达、互联网、旅游指南是最容易被客户接受的,同时也是 B&B 经营者最常用的营销方式[12]。对民宿的管理,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如在英国和法国,政府均对民宿实行分级管理的制度,详细规定了每个等级的评分标准。
综上,国外民宿发展时间长且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化程度较高,综合运用营销、传播等方面知识对民宿进行研究。而国内民宿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学者从民宿发展的制约因素、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借鉴浙江、云南等地旅游民宿的经营模式、民宿类型特色、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南京民宿的开发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