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答辩开场白 更新时间:04-12 来源:网络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完善内部控制,并更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从古时候的内部牵制阶段到近代的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再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到今天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历史实践证明内部控制的存在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内部违规事件的发生,以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防止舞弊的角度看,内部控制规告诉我们什么是不能去做的。研究并发展内部控制使其能更有效地发挥保证企业效率;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和帮助注册会计师回避职业风险。
二、国内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阶段、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阶段和内部控制的配套指引阶段。
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借鉴的是美国的COSO和ERM框架。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自2012年起执行。新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新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目标也作出了详细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新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要素界定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检查。参照了COSO报告的5要素。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COSO提出的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以及目标和要素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内部控制框架。
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订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构架》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合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与2008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该配套指引和基本规范自2011年1月1日起于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中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中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版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施行,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施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的有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新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分别为应用、评价、审计3个方面,对应着企业、管理层、注册会计师这3个主体的具体工作,着眼于主体责任。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经验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缺陷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二、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总是一旦发生风险便无所适从;三、会计系统控制不力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四、信息不畅犹如人的血脉阻塞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五、监督机制的缺失易造成内部人控制的泛滥。
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科学方法,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也是遏制经济犯罪的必要手段。我国企业应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和经验,把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然而内部控制的构建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控制状况评价进行不断改进。目前在评价实施过程中缺乏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学界提出了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多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三、国外研究现状:
1992年,美国反财务舞弊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内部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简称COSO报告,文件对内部控制作出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指出了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COSO报告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面接受了其内容并于1995年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财务报告审计中考虑内部控制:对55号准则的修订》,新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此阶段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已经完全融入内部控制的框架整体中。
2001年12月,安然公司正式申请破产,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后续反应,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萨奥法案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责任感,加强信息的公众披露,提高财务报告和审计的质量及透明度,并对违反证券法律和其他法规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2003年7月,美国COSO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并与2004年4月颁布正文。新的COSO报告增加了一个观念、一个目标、两个概念和三个要素。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以下四种类型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风险管理模型框架的构成要素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除了美国的COSO和ERM框架外,其他国家或地区也颁布了自己的内部控制的规范和体系。
加拿大的COCO报告,其内部控制的定义为:一个组织的各种要素(包括资源、系统、过程、文化、结构和任务等)聚集在一起,以支持目标的达成。其构成要素有:目的、承诺、能力、监督与学习。
英国的Turnbull报告,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指包括政策、过程、任务、行为以及公司其他方面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为: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法国内部控制框架,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所承担的责任来定义和执行的公司体系,它由一系列的资源、行为模式、过程和行动来组成。构成该框架的要素为:权责分明的组织构架系统,相关和可靠信息的内部控制系统,风险识别和分析系统,控制活动,对内部控制的持续监督检查系统
中国香港的内部控制架构。香港的内部控制体系分为五个要素:1、监控环境2、风险评估 3、监控活动 4、信息机沟通 5、监察
四、研究内容:
重点:本选题重在依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及内部控制各项要素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内部控制在企业实施中的状况
难点:在研究过程中,着眼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内部控制各要素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总结前人的观点,再加之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五、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文献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跟更为完善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并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
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