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文系范文 更新时间:11-29 来源:网络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 http://baike.haosou.com/doc/2256106-2386957.html]自媒体使得我们现有的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颠覆了我们对传统新闻的要求,尤其在微博新闻传播过程中,取而代之的是“主观性”的表述。微博是博客的一种变革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方式利用微博平台发布短消息,微博的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字符之内。作为一种自媒体,微博的传播主体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巨大等特点显得十分明显。
自媒体时代微博的出现和迅速崛起,在给人类的传播活动带来巨大变化、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职业新闻人的把关职能受到了冲击。媒体人成为微博的活跃用户,职业新闻工作者在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过程中,逐渐缺失了对新闻真实性的把关,从而导致了职业新闻人在网络新闻中把关功能的不断削弱,进一步导致了现在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谣言肆意,既破坏了网络舆论环境,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职业新闻人必须肩负起把关责任。
二、“自媒体”时代微博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逐渐进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并且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几乎每个公民手中都拥有之前只有传统媒体工作者才能接触到的工具、技术和手段,微博用户成为积极的新闻信息发布者和转发者,推进公民新闻的发展,使得新闻成为社会参与的共同产品,宣示着“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 张明新.自由与责任之间——媒体人基于微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青年记者,2011.(09)]那么,是不是只要目击了事件,就有资格发布信息呢?笔者认为,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中,至少在微博里,的确如此。
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所见所闻,从某种角度来说,新闻来源变多了。职业新闻工作者有时并不需要外出进行采访,便可利用网友提供的新闻线索,以最快速度发布出去。虽然大大增强了时效性,但由于把关不严,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公民记者”与职业新闻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
自媒体时代,作为一种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播、共享的平台,微博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的确给新闻的传播带来了很多益处,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优势尤为明显,然而,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是一把双刃剑。“全民皆记者”现象的出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冲击着职业媒体人对新闻的把关职能。
(1)在微博传播中,职业新闻人把关职能弱化
在微博传播中,“公民记者”与职业新闻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职业新闻人肩负把关重任,以核实信息真实性为责任。
卢因的“把关人”理论指出,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http://baike.haosou.com/doc/5568882-5784060.html]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新闻生产过程中,www.eeELW.com新闻信息内容是经过职业媒体人不断的选择、把关过后,才得以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职业新闻人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他们能把关并且会把关,而在微博新闻生产过程中,传者和受者双方的界限是模糊的,把关这一环节逐渐弱化,职业新闻人在对新闻真实性的把握上并不能做到位。
(2)“公民记者”的素质良莠不齐
微博传播中,新闻的生态发展趋于复杂化,整个新闻业的边界逐渐模糊,新闻的发布主导权不再为传统新闻工作者所独揽,每个用户的身份都从原始的、被动的“客体”转变为现实的、主动的“主体”。“公民记者”在成为信息首发者的同时,其自身的素质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如2014年的手术室自拍事件,一个普通的微博用户将照片放于网络之中并配以讥讽质问的话语,引发一场舆论风波。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什么都发,什么都转,什么都评论,往往会引起一些虚假信息的发布和扩散,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3)微博“公民记者”与职业新闻工作者发布信息的方式不同
微博中信息发布的主体是普通大众,公民参与信息的生产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他们不具备职业新闻人所独有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微博“公民记者”往往只认定眼前的真实,只相信表面的真实而忽略了本质的真实,正如“手术室自拍”事件,一张照片就能代表真实吗?其实并不然,照片反应的只是表象,其本质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这一点恰恰是“公民记者”所忽略的。新闻生产过程中,职业新闻人是“杂家”,他们每天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五湖四海,这也就要求他们严格履行自己的把关功能,对新闻信息进行不停地选择、加工,择部分传之。
2.新闻信息来源繁杂
自媒体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只要有微博,只要能上网,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任何自己想发的信息,视频、图片等各种形式都不受限制。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接触的角度和想法不同,自然而然在微博中发布出来的“所见所感”也就大不相同,因此,信息源数量非常庞大。例如在2014年的马航客机失联案中,由于事件真相扑朔迷离,一时间微博中对客机以及乘客的行踪众说纷纭,猜测各异。客机于太平洋坠毁无人生还、机长出于政治目的劫持乘客的说法充斥微博,甚至连外星人攻击、精灵劫机的说法都能掀起不小的风波。这些论断都来自于广大网民的主观臆想,因新奇而被误认为真相。此外,更有甚者借机在网络中传播似真非真的谣言,博取受众关注度。
3.新闻信息重复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从来就不缺新闻,但新闻多的同时又带来一个问题,即新闻信息重复化、同质化现象严重。也就是说,一旦某个新闻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缺乏严格的把关,在接下来的一周、一个月甚至是半年里,相同类型的新闻会源源不断的被发布出来。此前重庆晚报连续报道一位乡村女教师曹瑾的事迹,这位女教师因此被成为“最美乡村女教师”,该报道在微博中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热议,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自此以后,各地都出现了以“最美……”为题的一系列报道,“最美医生”、“最美警察”、“最美司机”等等,一时间充斥了整个微博。尤其是这种“正能量”信息,职业媒体人往往容易中招,为了传播所谓的正能量,不予求证,忽略把关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