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术论文 更新时间:05-30 来源:网络
第一节 反转现象应对措施
一、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
微博中发生舆论反转现象的事件都具备“事件爆发—媒体跟进—网友热议—事件转折—新闻反转—舆情跟着反转”这一过程。新闻报道出现反转是导致舆论发生转折最直接的原因。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想要第一时间吸引更多受众就需要不一样新闻热点出现,于是“虚假新闻”、“标题党”现象越来越多。随着这些情况的加剧,反转新闻不断增加,舆论反转现象层出不穷。这表明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从源头上减少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保障热点事件报道的真实可靠性,即:把握时效性与准确性的平衡、慎用标签化词汇编写新闻以及坚持事实第一的报道原则。
在面对网络上互相流传的热点事件相关信息时,媒体不要过于注重对先机的抢占。应当对事件中涉及的主体进行寻访,再对事件进行报道或者转载评断,力求给大众带去的信息是真实的、有依据的。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存在时效性不强的缺点,但只要将时效性欠缺程度控制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就不会出现“炒冷饭”的报道状态。大众也会由于媒体认真求实的报道态度加深对媒体的信任,从而提升媒体公信力。虽然标签化操作确实便于传播,但是标签化词汇的使用容易成为误导受众的一种形式,媒体从业人员作为消息传播把关者,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慎用标签。
当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加上传播环境自身的净化功能,反转新闻出现频率会不断降低,从而在源头上减少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
二、微博自设监控机制,政府加大网络监管
在微博时代,人们只需一个连接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对热点事件进行评论,甚至制造热点事件。而在热点事件出现、发酵、结束的全过程,用户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随着 UGC 模式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原创内容的发表引发关注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而对于自己策划的热点事件或者热点评论带来的不良影响,会因为微博用户本身的匿名性与流动性不受到惩罚。这样低成本、无风险的言论发表会让更多的营销号因为利益,有组织有计划的去策划虚假热点事件以及催生极端化舆情。
为了减少微博热点事件中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微博官方要肩负把关人职责,就需要加强对用户发布内容的监管。利用自身的微博热点数据统计功能,对于公众关注度高的事件进行审核,辨明真伪。发现事件中信息源存在不真实的情况时,对事件传播进行控制。例如通过后台操作删除相关的内容发布,以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微博官方还可推出打假账号,在发现虚假热点事件后通过打假账号用真相来引导受众,以避免舆论场的失控。同时可开通对微博用户发布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评分的功能,在每个用户首页可显示其以往发布内容的真实度的综合评分。这样一来,当营销号想再次制造虚假新闻牟取利益时,微博用户就不会盲目的受到煽动。
对于微博舆论场的把控,除了微博官方需要肩负起网络传播把关人职责,还需要政府加强对其的监管。
2014 年 10 月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明确了网络服务者的义务,规范了自媒体、非法删帖及网络水军的担责问题。《规定》的出台对于规范自媒体传播环境有积极作用,但《规定》只限于网络信息侵害人身权益,在复杂的网络平台上,不实消息的传播也会造成其他的影响。因此政府可采取事后追责的形式,针对引发舆论风波的网络不实信息传播进行惩处。
当微博官方的事前监控与政府事后追责相结合,网络环境就会得到极大地净化,从而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舆论反转现象的出现。
三、受众提高个人理性判断能力
在微博热点事件引发的舆论反转中,个人有意识的行为被群体无意识的行为所代替是一个普遍的特征。
在容易触及人们敏感情绪的社会问题上,单一的微博用户容易被群体性活动所引导,而群体情绪的简单性和夸张性造成的结果是它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
“偷鸡腿妈妈事件”、“罗一笑事件”作为涉及社会救助与慈善的敏感事件,在事件
发生后很容易受到网友关注。但不管是最初的感动,还是后续舆论反转的质疑愤怒,多数人一味地跟着大多数人宣泄情绪而非去思考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现实下,我们加强自身的思考能力,对于舆论反转现象的减轻有积极作用。
自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思考能力逐渐降低,大众媒体的“麻醉功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羊群效应”在微博中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多数微博用户习惯在热点事件发生后追寻着微博意见领袖的评论去发表自己的观点,任由群体对事件的情感表态来指挥自己的情绪,全程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受众提升个人理性思考的能力对于遏制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就显得很有必要。
当热点事件发生,个人受限于自己固有的一些观念,会对热点事件产生一个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自己的情感选择,做出不客观的评论。成见思维的特点是感性先于理性被投入应用,这是一种感知方式,它在我们对所意识到的信息尚未经过思考前就把某种个人情感强加给这些信息。因此,提升自己理性判断能力最重要是摆脱成见思维在无形中给我们带来的预先价值判断。
第二节 微博热点事件中舆论反转现象的趋势
一、反转现象长期内会一直持续
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中,每天我们接收的信息数以万计,而引起公众热议的热点事件也是数不胜数。这些事件在多次传播后引发更多的人关注,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根据 2017 年微博官方发布的数据统计,截止 2016 年 12 月,在微博上的月活跃用户达 3.13 亿,日活跃用户峰值达 1.39 亿。这些数据说明“刷微博”已经成为大众的日常习惯,微博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热点事件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浅阅读现象、新媒介带来的媒体焦虑、网络意见领袖对利益的过度追求等导致舆论反转现象发生的因素短期之内不会消除。而受众本身也存在盲目跟风,缺乏理性思考等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舆论反转现象短期内并不会消除,尤其随着微博使用的愈发频繁,微博中热点事件的舆论反转现象将长期存在。
二、反转现象的长期持续,理性主体不断增多
虽然微博中热点事件的舆论反转现象会一直持续。但是我们也能通过一些案例发现,微博中引导舆论走向正轨的理性主体数量在不断增多。随着理性主体的增多,将对微博热点事件舆论反转环境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前文提到的纱布门事件中,@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率先指出ft东电视台《生活帮》报道的失实,随后@环球时报放出完整采访视频、@白衣ft猫发博解释纱布遗留产妇腹中的医学根据、@新闻哥发布文章直指医患矛盾严重,号召大家理性判断事件。这些都是本次热点事件中站出来的理性主体。事实证明有了这些理性主体的引导,使得真相公诸于众,让公众舆论回归理性,未给严重的医患关系再增加矛盾。同样的,在罗一笑事件中,虽然后续罗尔的财产情况被网友挖出,质疑其诈捐,但仍有不少网友发表评论表示罗一笑确实生病,呼吁大众不要忽略对小朋友病情的关注。
微博舆论场中理性主体的不断增多可以减少群体舆论走向极端化发展,同时在这些理性主体的带领下,网友盲目跟风,发布评论抨击他人的现象能够得到改善,舆论场便会趋于理性化和有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