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术论文 更新时间:05-30 来源:网络
第一节 热点事件及其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热点事件可按发生的场景来进行划分,分为“社会热点事件”以及“网络热点事件”。董乐提出“社会热点事件是指在社会上发生的,被广大受众和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件。它通常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媒体传播,传播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或后续报道,能够在社会上形成议论和话题的事件。”而“网络热点事件”,顾名思义,可认为其指缘起于网络,在网络上受到网民热议并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影响的事件。
随着微博具备的公共属性增强,“社会热点事件”与“网络热点事件”二者经常互相转化,以起源地为标准进行划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例如 2016 年 8 月的明星王宝强微博发表离婚声明,事件本起源于微博这个网络平台,可随着网友们关注与讨论的增多,最终这件缘起网络的热点事件被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被国外媒体 BBC 报道。所以本文不将热点事件拆分为“社会热点事件”与“网络热点事件”,而是将其合并理解,认为它是受到大众共同关注,引发热议后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其特点为瞬间爆发、受到热议、事件主体存在激烈冲突、持续跟进报道。
热点事件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会出现新的矛盾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舆论反转会伴随着热点事件的发展而出现,在热点事件中舆论反转现象体现也比较多见。
第二节 舆论反转现象的定义
对于舆论反转,学者们常将其与反转新闻,逆转新闻合并在一起进行研究。有学者认为“逆转新闻”指最初报道新闻向相反的方向转变,随着新闻报道不断深入,事实真相被更加客观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立场急剧逆转,并表现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
正如陈力丹教授提出的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媒介的言论不等同于舆论。舆论反转现象虽然与反转新闻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是二者并不直接等同。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到“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于自身、关于别人、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这些对于人类群体或者以群体名义行事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 而反转一词指转向相反的方向。
综上,本文认为舆论反转现象可以定义为“意见相似的个体评论汇聚在一起,随着共同关注事件出现新的冲突后,群体对事件形成的态度指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转变的现象”。
第三节 舆论反转现象的影响
一、损害媒体公信力
公信力即是公众信任的力量,拥有良好的公信力无疑是媒体自身号召力的一种体现。当媒体具有极强的号召力时,它能引导舆论、稳定失控的舆论场,如舆论场中的“定海神针”一般。随着新闻事件反转现象的加剧,大众对于新闻报道产生了定性的看法,即坐等新闻被反转。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大众看戏心态的滋生,我们更要看到媒体公信力已被多次的反转新闻所削减。2016 年“ft东潍坊纱布门事件”,ft东电视台报道几经反转,最终发文向大众道歉;2015 年《杭州日报》报道的男子开房就被抓,最后以承认报道失实结束。随着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媒体的公信力也在这期间逐渐被摧毁。没有具备强大公信力的媒体来主导舆论场的格局,公众极易受到极端意见领袖的引导,使舆情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从而影响整个舆论环境的稳定,带来谣言的产生和舆论偏激化等次生隐患。
二、群体舆论极化后滋生网络暴力
在热点事件讨论中,舆情发酵到一定程度就会催生各种谣言。互联网便捷高效传播特性使谣言会以几何增长的速度进行传递,最终导致舆论事件主体受到额外的伤害,助长网络暴力的发生。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斯托纳认为“群体极化是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即保守的更保守,激进的会更冒险。” 谣言的出现会加速群体舆论走向极端化,导致网络暴力事件发生在涉事个体身上。网络暴力则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重现。人们以图片、文字或者恶搞视频的形式对事件当事人进行嘲讽或者人身攻击等。其中最普遍的形式就是人肉搜索,将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发布在网上,加剧社会对当事人的指责导致舆情走上极端方向。2015 年“云南导游骂游客事件”,涉事导游被网友人肉,个人信息被曝光;同年的成都被打女司机同样被曝光个人信息甚至是开房记录;16 年河南“抹香香”官员被人肉,曝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的曝光,除了当事人受到伤害,其家庭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舆论漩涡。舆论反转背后的热点事件多涉及强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情弱者的心理极易导致人们做出不理智的判断与行为,最终导致网络暴力发生。我们要认识到网络暴力不能解决问题,群体舆论极化后产生的不理智行为不仅会伤害当事人,也会对整个社会稳定的秩序造成影响。
三、造成对事件背后隐藏问题的忽略
舆论反转现象随着反转次数的增加,人们关注点的转移,最终导致事件原有讨论点被淡化,热点事件背后隐藏的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2016 年 2 月的“哈尔滨天价鱼”、5 月的“偷鸡腿妈妈”、10 月的“潍坊纱布门”、11 月的“罗一笑”等事件都曾引发公众热议,并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舆论的反转。上述事件都折射出社会普遍存在的诸如宰客行为、社会救助、医患关系以及众筹诈捐等现象。当这些问题具化到某一新闻报道中,媒体官方微博、大 V 竞相转发评论,使得舆论环境在各种讨论中变得更加复杂。大众盲目跟风评论容易使我们忽略事件背后的核心问题。
在“罗一笑”事件中,大众的注意力本应在年幼的罗一笑救治、网络募捐监督机制以及红十字等传统救助中心失效的问题上。但却随着罗尔被曝光的隐形财产而转移,进而对罗尔带有欺骗性质的募捐集体进行攻击。让事件背后的网络募捐监督机制这样的社会问题变成了简单的对不诚信者的讨伐,弱化了对核心问题的关注。不利于社会性问题的发现,纠正及后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