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设计总结 更新时间:05-25 来源:网络
幼儿智力开发游戏时候必然会伴随着语言,所以研究者将这一类和纯动作类结合仅按照动作来进行分类,在研究中,教师介入的动作往往有和幼儿一起游戏、阻止了幼儿当前的行为和帮助幼儿整理材料或物品摆放,因此研究者将教师的动作方式主要分为角色类动作、阻止类动作和帮助类动作,动作方式介入的具体分类的比例如下:
在所有教师动作介入里,阻止类动作所占比例最高,为 44%,其次为角色类动作 25%,帮助类动作占到 19%,具体分析如下:
(1)阻止类动作
阻止类动作指教师通过“拉、扯、拽”等动作及时打断幼儿当前的行为,这类动作应该是每个教师都不愿运用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是无法避免阻止类动作,案例如下:
小班娃娃家的妈妈乘着小司机刚准备出发,老师一手拉下了妈妈“这辆车只能坐一人”于是“妈妈”下车找了另一辆车走了中班游戏期间,一名男孩兴奋的朝一个方向奔去,老师严厉地一把拉住幼儿:“你来,过来,别跑了,站我旁边,(语气严厉地)过来!”
以上的两个例子都是典型的阻止类动作介入的案例,我们可以从案例中发现一些共性,那就是发出阻止类动作的前提通常伴随着某些“规则要求”:“只能坐一人”“不能跑”才打断了幼儿的游戏,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阻止类的动作对幼儿行为的直接干预“见效”很快,不需要太多语言上的说教,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但是从支持性的角度来说,这类动作缺乏审慎的观察和思考,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权,直接中断幼儿的游戏,这类介入是不适宜的,充满了专制的色彩,因此,教师不应急于阻断,要学会等待,给予幼儿充分自主的空间,即便是出现了问题冲突,教师也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来自主解决。
(2)游戏类动作
游戏类动作是指教师介入后围绕游戏者的身份展开的一系列动作行为,如去小超市购物,就要像顾客那样挑选商品、付钱等围绕游戏情境展开的动作:
教师走到了小银行“我想取钱”幼儿:“取几块?”
师:“取 3 块”说着把一张单子递给了银行长
银行长拿着章在单子上盖了一个印子,在钱盒里数了三块雪花片交给了老师
教师的这类动作往往引发了幼儿更多的语言和肢体上的互动,更易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3)帮助类动作
帮助类动作指教师伸手帮助幼儿进行游戏材料的整理、操作等动作,教师的帮助类动作多半发生于玩具整理摆放等方面,如教师进入娃娃家拿了些盘子出来,教师把烧烤店的架子调整了位置,教师帮助娃娃家的幼儿整理松掉的围裙等。这类动作介入案例数总共有
6 例,由于相关研究者认为此类动作较中性,所以在之前的研究中对于教师的帮助类动作很少被提及或是展开。案例如下:
娃娃家的“爸爸”好像在炒菜,不知道缺少了什么,“爸爸”停止了手里的行为在思考着什么,正在这时,教师刚好将倒在地上的碎片捡起放回了桌上,“爸爸”似乎想到了什么,拿起碎纸片又开始炒了起来。
教师的这类举动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整理一下玩具,把玩具排列好等等。这类举动是最常见也是最不足为奇的。而在《小游戏大学问》中,作者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厘清了在教师的一些帮助类动作下,幼儿的游戏得到了支持,让游戏情节有了拓展的可能。即“图案——背景[26]”关系。为什么说教师提供好整齐排列的玩具是支持了幼儿的游戏?幼儿的知觉经验有限,提供好整齐排列的玩具无疑是给幼儿创造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可以掌控的世界,使幼儿具备选择游戏的条件,如以上案例中的“爸爸”在思考一种材料,然而又不能够想起来需要哪种材料来进行游戏,这时教师捡起了地上的碎片放在了“爸爸”的桌上,因此,教师所做的,拾起地上的碎屑,把弄乱的玩具理好实际上是在重建明确的“图案——背景”关系,帮助幼儿发现了使用材料开展游戏的可能,教师这类举动自然地从混乱中创造出秩序,实则是给幼儿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选择空间以及创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