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04-11 来源:网络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现实的人际交往会影响互联网服务使用,相对的,互联网服务使用也会影响人际交往。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对人们人际交往的影响是正面与负面并存的。R.peris等人认为网上人际关系的发展是健康的,是对现实人际关系的补充。Kate认为网络使人们跨越了地域的局限,在即使没有现实接触的时候也能进行交往。人们还能通过网络找到志趣相同的群体,参与其中,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完善。网上交往的成功体验和不断积累的交往经验使人们能更加自信地投入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得益于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同时,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也正在被关注。Turkle认为网络使人们变得越来越孤寂,割断了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往。因为那些上网者总是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他们通过一种程序媒介与形形色色的匿名者进行交流,而这种媒介从促进社会交往的角色来讲,显得十分色来讲,显得十分贫乏无力,且极具破坏性。
网络影响人际交往的因果机制有两种解释。一是上网代替了强联结。人际关系有两种类型——强联结和弱联结。强联结是指有频繁的接触,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包括宽广领域的应用程序等。弱联结则相反,包括罕见的接触、肤浅易碎的联结以及窄小的焦点内容(大学生网络行为与人际交往心理的关系),在线联结就是一种弱联结。网络中的关系一般很难深入和发展到现实中,但是人们的交往时间有限,网络交往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现实交往的减少,那么由面对面的身体接触交往所形成的强联结也会逐渐被取代。二是上网代替了社会活动。这就是说,人们坐在电脑面前使用网络,使他们减少了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从而使个体的现实人际互动减少。
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活跃群体,同时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也非常具有活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迫切,且多与同龄人交往。在交往中双方的地位平等,情感丰富,且渴望真挚、深入的情感交流。但是受到人格、能力以及家庭学校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也尝试编制一些问卷来测量人际交往。能力、气质、性格是人际交往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美国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人际交往能力问卷》,魏源将其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应用,也得到了良好的信效度。郑日昌编制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另外,人际信任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个体的人际交往。
加必然会导致现实交往的减少,那么由面对面的身体接触交往所形成的强联结也会逐渐被取代。二是上网代替了社会活动。这就是说,人们坐在电脑面前使用网络,使他们减少了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从而使个体的现实人际互动减少。
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活跃群体,同时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也非常具有活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迫切,且多于同龄人交往。在交往中双方的地位平等,情感丰富,且渴望真挚、深入的情感交流。但是受到人格、能力以及家庭学校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也尝试编制一些问卷来测量人际交往。能力、气质、性格是人际交往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美国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人际交往能力问卷》,魏源将其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应用,也得到了良好的信效度。郑日昌编制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另外,人际信任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个体的人际交往。
色来讲,显得十分贫乏无力,且极具破坏性。
网络影响人际交往的因果机制有两种解释。一是上网代替了强联结。人际关系有两种类型——强联结和弱联结。强联结是指有频繁的接触,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包括宽广领域的应用程序等。弱联结则相反,包括罕见的接触、肤浅易碎的联结以及窄小的焦点内容(大学生网络行为与人际交往心理的关系),在线联结就是一种弱联结。网络中的关系一般很难深入和发展到现实中,但是人们的交往时间有限,网络交往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现实交往的减少,那么由面对面的身体接触交往所形成的强联结也会逐渐被取代。二是上网代替了社会活动。这就是说,人们坐在电脑面前使用网络,使他们减少了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从而使个体的现实人际互动减少。
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活跃群体,同时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也非常具有活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迫切,且多与同龄人交往。在交往中双方的地位平等,情感丰富,且渴望真挚、深入的情感交流。但是受到人格、能力以及家庭学校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也尝试编制一些问卷来测量人际交往。能力、气质、性格是人际交往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美国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人际交往能力问卷》,魏源将其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应用,也得到了良好的信效度。郑日昌编制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另外,人际信任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个体的人际交往。
2、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互联网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存在以下两种因果机制:一是上网代替了强联结,便利的网络使人们涉入较多的网络交往,从而减少了真实世界的交往。二是上网代替了社会活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被转移到了使用互联网服务中。这两种因果机制都是针对互联网的消极影响,而它对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却没有相应的理论解释。另一方面,这两种理论机制虽然耐人寻味,却很少有实证依据。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以及人际交往与互联网服务使用的关系,可以为互联网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机制提供实证依据,从而有助于因果机制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2)实践意义
心理学对于人际交往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各学者都是根据各自认可的定义编制相应的问卷,因此也使得人际交往的测量存在一定的混乱。目前并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直接可用的人际交往问卷,而且很多研究者都是采用与人际交往相关的问卷,比如社交焦虑、人际信任等,从这些问卷的结果侧面反映被试的人际交往状况。因此本研究有利于人际交往问卷的编制。另外本研究调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有助于大学生改善人际交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互联网服务使用的研究也能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包括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
2)大学生人口学变量(包括年级、性别和专业)对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人际交往与互联网服务使用之间的关系。
2、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采用人际交往问卷和互联网使用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查,并对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联网服务使用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更好使用互联网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提供帮助。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查阅人际交往、互联网服务使用的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方法,以便本研究的操作。
2)问卷调查法:采用人际交往相关的问卷和修改后的互联网使用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联网使用偏好的状况。
3)统计分析法: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以揭示人际交往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之间的关系。
2、研究的技术路线
1)确定研究主题,查阅相关文献
2)确定被试来源。选取温州地区几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段的学生为被试。
3)问卷施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在正式测试前,按照各量表的统一指导语,对有关问题进行详细地解释。对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集体施测的形式,将各问卷和量表装订成册,一次性将问卷连同指导语发给被试学生,要求被试逐项如实填写,独立认真完成,并当场回收问卷。
4)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输入整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