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科研方法 更新时间:05-12 来源:网络
《战狼》作为2015年的主旋律电影的重大突破,国内相关的研究非常多,达到50篇以上,研究角度也各不相同,种类繁多,但多为期刊论文,专门的学术论文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战狼》的研究,则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观点:有人认为,《战狼》是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突围的典型。例如,在<《战狼》军事题材的社会化生产与类型化突围>中,作者认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战争题材的社会化生产,而纯正的类型化操作则更直接地为影片走向市场与观众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主要表现在它突破了机械的现实主义原则对于电影创作的限制和创作层面上对战争奇观的展示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反思;有人认为,《战狼》的意识形态呈现出的吴京的新英雄主义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例如<《战狼》:吴京的“新英雄主义”>中提出,冷锋的英雄塑造模仿了好莱坞的硬汉形象,但这一类型正是中国电影形象中所空缺的,也正是这样有责任有担当的男性形象吸引了大批女观众的关注;也有人认为,《战狼》的叙事策略是其他主旋律电影学习的典范,这种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类型片的叙事上,是主旋律电影与动作类型片的融合。当然也有些反面的观点,认为在影视语言中,吴京的男子气概塑造方面有的不足,主要从对于吴京的硬汉塑造、军备符号、女性视角以及演员演技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角度丰富,见解独特,对于笔者对于《战狼》这部电影进行细致的分析提供了参考,值得学习和借鉴。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主旋律电影《战狼》的介绍与分析,阐述其在题材选择、叙事策略、人物塑造、视听语言等方面爱国情怀的传达策略,最后通过《战狼》的分析,提出对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借鉴与思考。
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主旋律电影《战狼》的题材选择和人塑造方面的具体分析。包括题材上,对国家符号的选择和国家意志的建构以及在爱国主义大情怀下的小人物的人文关怀;人物塑造上的正反面角色的塑造和人物塑造的英雄化和平民化。
第三部分为主旋律电影《战狼》在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的表现方面的具体分析。包括叙事中的线索与结构,以及对比手法的引用;和语言上的镜头语言、音乐渲染、与艺术处理。
第四部分是《战狼》的成功对于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借鉴之处分析。包括题材选择的创新、爱国情怀下的人文内核、创作团队的诚意与匠心和主旋律与类型片的融合四个方面。
第五部分是结论。消费主义语境下,主旋律电影一直面临着严重传播障碍,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下,像《战狼》这样,“又叫好又叫座”的优秀电影也愈来愈多。本章在归纳全文的观点的基础上,对未来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出期望。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理论意义
自1987年电影局提出“弘扬主旋律”以来,关于主旋律电影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自1994年开始出现学术研究,截止2016年已经有835篇相关论文,并于2011年达到高峰,达109篇。但自此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对《战狼》这部电影在爱国情怀传达方面的文献也十分有限。本文将在全面分析《战狼》的成功之处的基础上,提出其对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2)现实意义
主旋律电影以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注重教育观念的引导,其作为时代主导要求的艺术实现,主旋律创作了一个个令人激动的时代标杆。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消费主义渗透在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电影创作上则呈现出娱乐化、泛俗化,教育观念缺乏等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借助好莱坞大肆宣传消费文化,民族意识、爱国情怀淡薄,中国观众急需极具精神内核,又有传播能力电影作品主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本文将对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出可操作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