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毕业设计任务书 更新时间:02-05 来源:网络
(一)国内研究现状
1.中韩相关教育的比较研究
高峰的《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刊于《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孙智昌的《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刊于《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尤微《浅析中韩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启示》(刊于《青春岁月》,2015年第11期)、彭美的《对比与借鉴:中韩思想政治教育与方法》(《改革与开放》,2015年第21期)、靳义亭《论中韩两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月第10卷第2期)、武东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辨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4期)、艾政文的《中国与韩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比较研究》等。
2.中韩德育比较研究
贾卫红在《关于中学德育方法的思考》中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社会的改革与创新必须要注意五点:一是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二是注意中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三是道德内化的过程;四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五是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徐江在《试论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五大误区》一文中认为,我国中学德育的改革存在一些操作上的误区,比较重要的有:第一,割裂学生的德、智、体等诸方面;第二,混淆心理问题和德育问题;第三,强行要求标准性的结果;第四,过度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一致;第五,不对德育方法加以分类区别。王萍在其论文《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论述了传统道德及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传统道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结合。朱晓曼其文《当前中国中学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创新方式》中指出,就大德育概念而言,当前中国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强制性、理想化、说教式、唯知识论、封闭性,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张鸿燕在其文《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特色之探析》中分析研究了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色——珍视传统、突出民族性、坚持开放性、注重实践性、重视系统性、倡导综合性等,同时提出我国也只有通过多种渠道、齐抓共管、实施全方位的德育,才能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冷剑丽在《韩国道德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及启示》一文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韩国德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目标设置中体现出突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放射性的结构模式和阶段性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评估方法灵活多样及对德育教师素质的严格要求,同时提出我国德育应该借鉴韩国德育教育的优秀之处——将德育精神、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之中,要突出德育主体、合理安排德育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法等来发展我国德育。姜英敏在《韩国道德课浅探》一文中指出,韩国道德课的特点——政治对道德课的巨大影响是其一,在道德课中坚持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是其二,传统文化在道德课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其三。张文学、丁振国在《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一文中通过对韩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得出我国应进一步重视德育,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目标体系进行全面规划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切实增进实效性的启示。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学者王涛以及西南大学学者谭菲在《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评估标准》一文中指出:韩国中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有课堂教学、各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社区服务和家庭、社会和社会。而其实施的方法:第一,实践活动法;第二,情境教育法;第三,价值澄清法;第四,言传身教法;第五,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评估则分为四个部分:(1)对道德知识的评估;(2)对道德信念的评估;(3)对道德思考能力的评估;(4)对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估。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韩国德育并对其成功之处加以借鉴和利用。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道德教育比较》通过对中韩两国的未成年人德育内容的分析及其比较(从历史、精神与评价三方面),有利于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在比较与借鉴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有利于我们取长补短,我为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和《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两篇论著中,集体谈到道德教育的内容。他把全部道德教育内容概括为‘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仁慈的观念、正义的观念、公平的观念。
哈什(R.H.Hersh)等人在《德育模式》从一个道德行为的组成要素的角度,认为道德教育理论应当关注关怀(caring)、判断(judging)、行动(acting)三个方面。
品德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里可纳(T.Lickona)明确指出:在文明冲突、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仍然存在普遍认同的价值,除非我们认同正义、诚实、文明、民主追求真理等价值观,否则价值多元是不能成立的;民主社会尤其需要品德教育,因为公民需要承担作为民主公民的责任;没有无标准的道德教育,问题不应当是“要不要教价值观”,而应当是“教哪些价值观”和“怎样教这些价值观”;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过去是,现在乃至未来都是一项文明之举,在社会普遍忽视德育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尤为重要,否则对良好品德的敌视很快就会弥补道德教育的真空。诚然,一旦道德的空间被误解和淡漠所挤占,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将变成道德的荒漠。而人的精神在失去道德的滋养和约束的情况下,极易做出一些为道德甚至法律所不容的荒唐事。最终将造成整个社会秩序的失衡,影响到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罗伯斯.科尔斯在其《道德智商——成为灵魂健全的人》一书中认为:道德智商与知识学习一样,同样需要将各种道德现象经过认知、筛选、组合,进而内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以培养和提高道德智慧和融通顿悟能力。
韩国教育论坛主席具滋亿博士在其发表于《信息教育报》上的《韩国道德教育简介》一文中指出:道德教育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规定的程序评价模式,而应该增加随机的、过程性的描述、理解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