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模板 更新时间:02-24 来源:网络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界的热点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及其原因,目的是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2.研究意义
开展和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强烈的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我国国内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如果缺乏科学的价值体系引领,就会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判断模糊、功利主义盛行、诚信意识缺乏、心理问题加剧等问题。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关内容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论研究,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必要和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实践意义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具有以下两个实践意义:一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空洞乏力的状况,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教育主体的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高深理论”向具体案例转变,由“一刀切”向层次递进转变,由枯燥乏味向生动、寓意深转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转变教育的理念,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才能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行为示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际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以国内研究为主。国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以期刊为主,相关著作相对较缺乏,论文与报纸都相对较少。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当一批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可以得知学术界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动态
1.对价值观的研究: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任何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杨耕在《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中提出价值观是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期盼与展示。价值观就是人们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事物的价值的根本看法,是关于如何区分好与坏、善与恶、符合意愿与违背意愿的总体观念,是关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也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1. 杨耕.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5-05.]张曙光在《论价值与价值观》中提出价值观是一种观念,并且是人们特别重要的观念系统,因为它是以观念形式所表现的人们重视、追求和推崇的一切,包括他们对个人生存、人际关系、社会制度、文化生活、自然生态等各方面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包括了功利、权利、道德、审美、信仰等不同的价值形态及其观念,是对生活所有方面的总体性看法。[ 张曙光.论价值与价值观[J].伦理学.2015-03]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研究:李文阁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涵与意义》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概括,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反映了当代中国实践要求,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是民族特色、时代内涵、制度属性和实践要求的有机统一[ 李文阁.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J]、内涵与意义.思想政治教育.2015-10]。唐莉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南,在理论上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一脉相承;它把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结合,把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化、本土化、民族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唐莉.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3-10.]张书林在《近两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中提到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联中去定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的。戴木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观点,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韩振峰对此的认识与戴氏大体相同。他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张书林.近两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3-05.
]
3.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付安玲、张耀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实现路径探析》中提出5点培育路径:1.倡导先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识。2.宣传推动,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3.教育促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4.实践养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5.制度保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长效机制。[ 付安玲、张耀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5-04]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新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中提出了3条路径:要着眼于深化理解24字的内涵要求,加强宣传教育;要着眼于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典型引领; 要着眼于促进知行合一,加强实践养成。[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新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思想政治教育.2015-06]
4.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研究:冯刚在《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中提出5点:1.注重主渠道的作用。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2.注重知识的传授。要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科学方针,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元素。3.注重文化的涵养。4.注重实践的锻炼。5.注重环境的熏陶。[ .冯刚.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2-08]史蓉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提出3点对策: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2.培育文化载体,重视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3.健全教育机制和方式,优化教育环境。[ 史蓉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政治教育.2011-02 ]
2.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文化多样化下国家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探讨
在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不仅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国家和民族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而且西方发达国家也时刻警锡非主流文化冲击本国的主流价值观。对此,我们可以对亨廷顿、丹尼尔.贝尔等人的观点做一简单梳理。亨廷顿认为,文化在当代世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他极力反对多元文化主义者拒绝接受美国的文化遗产的态度和行为,认为多元文化主义者“并非要’美国认同另一种文明,而是要建立一个拥有众多文明的国家,即一个不属于任何文明的、缺少一个文化核心的国家”[10.(美)萨缕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53页。]他还指出,由复杂而多元的文化构成的国家是不可能作为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社会而长期存在的,“一个多文明的美国将不再是美利坚合众国,而是联合国”[11.(美)萨缕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53页。]对于极其重视文化作用的亨廷顿来说,“按弃美国信条和西方文明,就意味着我们所认识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终结”[12.(美)萨缕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54页]。另外,面对后现代文化给美国优秀传统价值带来冲击的事实,另一位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也不无忧虑的感到,“资本主义的文化正当性(如果不是道德正当性的话)已经由享乐主义取代,即以快乐为生活方式”[13.(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7-68页。],并指出,受享乐主义文化深刻影响所致,美国面临着这样的文化困境,即“它在气质上过于个人主义化,在趣味和爱好上过于资产阶级化,而它却从未完完全全地学会欣然接受公众利益至上的主张,以反对个人的利益”[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5页。
]。因此,贝尔十分强调民族传统
文化的重要性,正如他所说,他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者,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者,而在文化方面则是保守主义者。贝尔之所以称他文化上“保守”,是因为他相信,一旦社会价值体系“被纳入特定的法规,构成一套宗教教条、一种明确的契约或一种意识形态,它就会变成动员社团成员、强化纪律和维护社会控制的手段”[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07页。]。除美国之外,其他西方国家也担心本国的传统和文化日益弱化和消失。例如,前西德总理施密特曾指出,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由美国主导的娱乐工业文化正在危害各国的文化传统,因此,“一旦全球化磨烛掉我们传递传统价值的能力或意愿,我们将坐吃山空,变得退化,成为那种面向收视率、广告收入和销售指标并追求大众效应的低水准伪文化的牺牲品”[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柴方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施密特从而呼吁,“从现在来看我们欧洲人和德国人必须谨慎从事,防止全球化来侵蚀我们自己的语言乃至文化”[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柴方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由上可见,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核心价值不仅没有受到忽视,它反而发挥着凝聚社会思想共识、维护民族个性的重要作用。对于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激烈的当代中国来说,尤其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开放环境中的价值观教育方法
文化多样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其难点在于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同并践行主导价值观。在这方面,价值澄清法和道德认知法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其一,价值澄清法。以拉斯思为代表的价值澄清学派认为,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领域的关键部分。他们针对传统价值观教育方式陈旧、低效的弊病,提出了价值澄清法。这个方法旨在解决人们所遇到的价值冲突和困惑问题。正如拉斯思所说,变化无常、压力增大的环境,导致“有些人在困惑、冷漠或矛盾中挣扎,未能把握自己的价值观,无法独自发现有意义的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 (英)拉思斯著,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鉴于一些人存在的压力和困苦,价值澄清法希望达到的结果是,“人们能深思熟虑地看待价值问题,他们能更好地整合其选择、珍视和行动,在以后的几年内他们能独自继续这样去做”[ (英)拉思斯著,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具体而言,这个方法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做,①更加明智地选择;②更加清楚他们所珍视和珍爱的事物;③更好地把选择整合到日常行为之中”[20.(英)拉思斯著,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 页。
]可见,价值澄清法不仅有着详细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步骤,更重要的是,它也体现了深刻的教育哲理。
综上所述,已有成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给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给我们也留下了研究空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出现问题,还需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提出培育对策。因此,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成为了本篇文章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索,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其特点为辅线索,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出现问题,并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措施和途径。
(二)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第二部分主要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教育的重要性;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新问题与教育的必要性;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主要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及成因:从问题与成因两个部分进行说明。
第四部分: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第五部分:结余,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的途径是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相关文献,目的是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只有充分占有相关研究材料,才能发现问题、找准基点、寻求研究的突破口,达到理论上的创新。笔者收集的文献主要有: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和网络资料等;国内学术会议上的相关论文和资料;政策法规文件等。在本选题中,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概念界定、观点佐证和论对比上。
(二)调查研究法
本论文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通过对省内高校的个体和团体进行问卷调查及
座谈访问,了解大学生的价值倾向表现、成因及各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比较研究法
本论文充分搜集国内、国外及党内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文献资料。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各家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取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凝结提炼,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研究条件拟解决的问题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在大量调查研究、走访座谈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认真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思路、新对策,增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操作型、实效性,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研究条件:
1.研究目标明确,有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具体步骤,同时对课题相关政策有所了解,对这方面的材料有一定的涉猎,为课题的具体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础。
2.从理论素养来看,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关注社会、民生、政府政策的视野;从社会实践能力来看,担任过学生干部,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相对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3..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资料收集与社会实践,同时,便捷的网络查询为我们查找信息提供了便捷渠道,弥补实地调查的不足。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四川省第三大图书馆为科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4.作者专业成绩比较优秀,曾获国家奖学金以及特等奖学金,多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具备一定科研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较强。
六、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