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毕业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9-04 来源:网络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医患关系危机愈演愈烈。医生和患者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何在医疗设备渐渐完善的当今,走上背“刀”而持的道路。健康生活状态中的人们,对医院、疾病、医疗局限等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当遇到医疗问题时,医患矛盾产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在众多学者采取改善政府、医院管理方式处理此类问题时,本文将着重从医患关系危机社会化管理的角度加以审视。通过措施的恰当选择,可以有效预防危机的发生,还可以成功解决医疗纠纷,维护患者的正当利益。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我国医患关系危机的应对措施得以完善。
2.加强医院危机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医疗体制的完善
4.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影响的研究。
(二)现实意义
(一)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和谐稳定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表现。这种频发的“医闹”现象,显然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毒瘤”。医生在高度紧张的职业岗位上如何释放心理压力?院方如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医生心理疏导?患者面对亲人的病痛或者离世时心中的悲痛该如何进行调试?通过此次研究可以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足以引起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这对于缓解社会压力,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重塑医院良好形象
医者仁心,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而近几年来发生的恶性事件严重影响医院的形象,使人们对医院又敬又怕。通过医患紧张关系的缓解,有利于医院管理的完善,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感。此外,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信力、医患关系间的互信度。
(三)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这一问题的研究激起对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深思。我国是人口大国,医疗资源不充足,致使贫困家庭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缩短南北、中西、城乡之间的差距,成为我国医疗技术改善的重要目标与方向。
课题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医患关系冲突的研究
1.日本
日本的医疗纠纷理机制有三种: 当事人对话协商、法院诉讼和日本医学协会(JMA ) 的处理程序。JMA是一种行业自治组织 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法庭外的类似仲裁调节机制。近几年, 日本学者对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出了许多实用的观点。在思考、借鉴日本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我国有益的政策建议
2.美国
美国医疗纠纷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卓有成效,其不仅包含作为传统非讼手段的调解、仲裁、和解。还创设出监察员制度、事实调查、建立共识、混合式ADR、聘雇退休法官程序、微型审理、简易陪审团审判、诉前审查庭等多种方式。因受到司法机关与行政单位的重视和民间团体的大力支持,美国ADR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与民事诉讼制度双轨并行、相互补充的重要纠纷解决机制。针对我国今年医闹事件频发,伤医事件愈演愈烈的情况,将ADR机制导引入国内医疗纠纷领域,不失为一条缓和医患关系、促进医患沟通、妥善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可行的途径。
3.新加坡
新加坡通过法律解决医疗纠纷的手段也同样十分有效。在我国,对于新医改施行后的医患关系的发展则更需要的是一种对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甚至是教训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政府责任在医患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形成的现有的理论中进行提炼,并结合政治学理论专业的学科特点,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国情的道路来。
(二)国内对医患关系冲突的研究
著名学者刘志勤对医患关系危机的概念做出表述:所谓医患关系危机是指在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后,患方纠集众人大闹医院,或者通过媒介过度渲染与炒作,以致严重影响医院社会声誉和正常运作,损害医务人员名誉及生命健康权益的事件[3]。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造成医患关系危机的直接原因与其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王佳在《中国医患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提出医患关系的危机的特点是具有突变性、难以预见性、缺乏固定的规律性、逐步进展性、原因多样性、不断累加性、情绪性和复杂难以评价性[4]。针对这些特征,我们要探究医患关系危机复杂的社会原因,从社会化管理的视角,探究出解决医患关系危机的方法。
聂庆轶认为医患矛盾的根源于优质资源稀缺。[5] 正是因为优质资源的稀缺而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使之成为医患矛盾的源头。中国人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二级、三级甲等医院中,且大部分位于市区,乡镇医疗资源供给匮乏严重。当前,国际要求的医疗配备标准是护士和床位之比为0.376:1。但是现在,我国三级医院配备标准只有40%,二级医院只有20%[6]。政府投入占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支出的百分比,中国、美国、泰国分别为:17 %(2003)、45 .6 %(2003)和56 .3 %(2000)。[7]中欧商学院教授蔡江南曾表示:“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中,医生的平均工资一般是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四至七倍。中国医生的阳光收入过低,只有通过灰色、黑色收入才能实现与自己等价的劳动服务。”[8]医生的这种失德行为,成为近年来患者不信任医生重要因素,继而引发了愈演愈烈的医患关系危机。在寻求解决措施方面,张文娟、郝艳华等学者认为应从政府、医方、患方、社会四个层面来探究缓解医患关系危机方法[9]。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探究医患关系危机的演变过程。文中将根据医患关系的畸形形态,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医院经营与管理机制不健全、民众对医院正常运营与服务的不信任,是导致医患矛盾升级加剧的直接原因。在如今主张“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里,笔者发现,有必要对医患关系进行社会化管理。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弥补医院管理的漏洞,更是从根本上转变了患者的思想观念,有效地预防危机的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社区这一便利的为人民服务平台,在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医疗事故救助站,专门帮助社区居民预防、解决其在今后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研究内容如下:
(一)医患关系危机的畸形演变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医患关系的畸形演变成为一种趋势。医患矛盾的加剧引人困惑,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人们的素质教育逐步提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却出现极大的障碍。而这种突出的问题,在医患关系上体现较为明显。
在医患矛盾中,患者及其家属施暴的几率较大。施暴者从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民众,渐渐增加到利用事件谋取利益的多数人,继而又出现受过高等教育的国家工作人员。这种暴力主体的更替,揭露的是一种社会的病态。在这种激烈的医患关系冲突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危害医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医生心理恐惧,而且对整个社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在医院暴力案件中,无辜受连的百姓、医护人员数不胜数。而这一恶性事件无疑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和谐,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缓解医患关系危机的社会化应对措施
1.关口前移:有效预防医患关系危机的发生
1.1化认知为德行
医生要针对病情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切实为百姓服务。当医生从职业认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时,一种道德模范的角色已然形成。当然,百姓的思想认识也应该有突破性的改变。人们应认识到医学非万能性的本质,体会到医生的付出与努力,才能真心感激医生的全心全意,才能真正塑造个人修养。[12]医患双方良好德行的形成仅仅靠个人无法完成,只有当整个社会形成道德大势,才能真正为医患关系危机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1.2建立健全安全检测系统
建立健全医院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医患关系危机预防的直接举措。因此,预防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从人防、物防、技防等几个方面入手。因此医院应明确规定:禁止刀具、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带入医院。安检措施系统的形成,将为医患双方安全提供一定的实质性保障,也将有效预防医患暴力事件的发生。
2. 医患关系危机的突发应对举措
2.1塑造弹性舆论
作为社会舆论的指向标,新闻媒体一定要在掌握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向社会公布最真实的报道。在危机发生时,媒体不能滥用舆论的力量站在所谓的弱势群体一边,忽视事实,从而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媒体在必要时可以成立一个事实取证调查组,在了解实情之后谨慎、正确的进行舆论的宣传,发挥公平正义、宣扬事实的积极作用,塑造弹性舆论。
2.2建立社区医疗事故救助站
设置社区医疗事故救助站,不仅可以有效帮助一部分社区居民解决在突发事件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向居民提供公正处理医患纠纷的平台,从根本上消除危害社会安定的“职业医闹”团队。救助站的设置起到了危机管理处理器的作用。
2.3成立区域医疗危机处理委员会
区域危机处理委员会的成立是根据社区医疗事故救助站的建立而成立的。每个城市根据各地的需求建立覆盖若干社区的区域危机处理委员会。区域委员会将设置民情调查组、社会取证组、法律援助服务组,分别履行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2.4网络监督化危为机
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利用网络这一开放、自由的平台,向公众直通医患间的信息,从而起到互为了解的作用。网络危机管理被运用在医患关系方面,如果运用得当,便可以有效的化危为机。
二、实施方案
1.确定论文选题,搜索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通过对国内外医患关系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和整理,在保证文献资料客观性的基础上,对医患关系危机分析研究。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站、报刊、杂志、CNKI等中外文数据库,以及百度等搜索网站和学校图书馆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对医患关系危机进行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撰写开题报告。对医患关系危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畸形演变的过程。从社会化管理的视角探索医患关系危机的做预防、应对的工作。我们将从改变百姓的思想观念、建立相应应急机制、巧妙应用网络危机管理等方面,探寻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3.论文初稿。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好论文的题目及框架,然后阅读文献形成自己的行文思路,最后结合自己的思想观念撰写论文一稿。
4.根据老师初稿修改意见,调整论文框架,提高论文的逻辑性,规范论文的形式,修改文章的详细内容。
5.在完善指论文框架后,修改论文的具体内容。确保语句通顺,无病句、错字,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统一论文的具体格式,字体,行距,参考文献的格式。
6.论文在通过第一次检测后,老师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完善。
7.论文通过第二次检测,再次进行修改完善,经过老师确认,最终定稿。
三、创新点
1. 建立社区医疗事故救助站WWw.eeeLw.com
设置社区医疗事故救助站,不仅可以有效帮助一部分社区居民解决在突发事件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向居民提供公正处理医患纠纷的平台,从根本上消除危害社会安定的“职业医闹”团队。救助站的设置起到了危机管理处理器的作用。在每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一个“社区医疗事故救助站”。成员可以由该地区内的律师志愿者担任,律师志愿者可以包括经验丰富的律师,也可是刚刚考取律师资格的实习律师。每周一次定时向居民开放,设立医疗知识咨询平台,专家坐诊,回答百姓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此外,平时可以向居民宣传医疗方面的法律知识,使他们了解法律,学会运用法律。周一至周五安排实习律师值班,将社区居民反映的情况记录并整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事件,无法处理或者处理不清的事件请教有经验的律师,及时地将提出的问题以邮件或者其它沟通方式传达给民众。面对面的建议交流,给予居民信任感,这为医患关系危机的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成立区域医疗危机处理委员会
区域危机处理委员会的成立是根据社区医疗事故救助站的建立而成立的。每个城市根据各地的需求建立覆盖若干社区的区域危机处理委员会。区域委员会将设置民情调查组、社会取证组、法律援助服务组,分别履行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民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通过社区医疗事故救助站的平台,了解并收集管辖范围内社区居民反映的医疗纠纷案件,对此做出信息反馈的工作。同时,对于需要给与帮助的弱势群体,必要时施以援助。工作人员将下到社区详细了解民情,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情绪疏导与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帮助居民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对于每一个案情的处理需要以准确的社会取证为依据。因此社会取证组将针对矛盾焦点的对象双方,采取访问、调查、咨询等方式获取最真实、可靠的证据,从而有效地开展居民工作。对于部分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组可根据民众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区域医疗危机处理委员会相当于一个民间调解机构,由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督,承担相应责任并对民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