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答辩 更新时间:09-27 来源:网络
纪录片中视听语言的表意功能在创作的时候对其产生的作用及影响,在视觉语言及听觉语言上详细阐述了视听语言对于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性,对整体的艺术风格的把控。以真实性为重要前提,用镜头呈现出来的艺术,视听语言在此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自己的毕业选题白局就视听语言展开研讨,通过对其他纪录片的分析大体上阐述纪录片视听语言的技巧手法与作用等,视听语言运用的优劣,直接决定纪录片的呈现质量。大部分创作者在后期的时候会容易忽视声音对于画面的重要性,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画面结构,角度,景别等问题上,殊不知声音的合理运用可以让画面更加完美。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不仅要在镜头的衔接,结构叙事的安排,后期声画效果上下功夫,不可忽视的是视听语言其本身的表意功能。学会如何运用镜头说话,遣词造句,精确的运用视听语言表达出选题的意义,才是创作者对作品的最好诠释。
表现手段
纪实性是纪录片的重要特点,本片着重于纪实手法表现白局的现况,老艺术家为白局的传承做的努力以及学员学习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在编导的主观意识下所呈现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谢尔盖·爱森斯坦说“对于我来说一部电影使用什么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来的故事片还是一部纪录片,不重要。一部好电影要表现真理,而不是事实。”编导的个人观点和评论可能会影响纪录片的写实性。这种矛盾与冲突产生于旧与新的冲突,白局后期为顺应时代做出的改变。访谈加解说词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的记录方式,采用多种表现手段,对白局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回顾。表现手法主要有人物访谈、选用历史文献资料、历史遗迹、双时空交替呈现等形式,全方位的将白局的历史与现实展示给观众。访谈的介入,大大降低了解说词的比例,减少了片子的主观介入成分。两者交替出现,给片子带来一种节奏感,反而更加适合观众的收视需要。采访作为叙事手段,又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将被采访者的语言进行组织,并担当部分的叙事结构。有的纪录片通篇用采访承担着整个纪录片的叙事作用,比如《忠贞》就大量运用采访段落,把志愿军战士被俘并受到的残害,以及归国生活等经历展现给观众。由于片中要反映的内容是过去的事物,没有足够的音像素材,采访成为了唯一可利用的叙事手段。也有把采访作为一个细节,承担局部叙事功能。比如大型纪录片《望长城》,主持人焦建成采访地理教师;在《三节草》中,为了解轱辘湖的解放,对肖老太太的采访。访谈加解说式作为一种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式,是纪录片创作观念的一大进步。权威性的采访使得全片更加有信服力,向观众叙述了白局百年来的发展和对于南京人的重要性,扩大了整部片子的表意功能。
在筛选大量的素材,结合编导对素材的拼接和处理,表达对记录主体的直观认识和切身感受。结构的安排对于作品本身更重要,好的结构安排会让平凡的素材更加出彩,结构如何安排也反映出编导个人的艺术追求。版块结构是我选取的叙事结构,而非采取线性结构,版块结构对于叙述白局这一非物质遗产更能够集中体现不败这一主题。
纪录片中的语言
影视声音中的语言指的是片中各种角色发出的声音,语言在所有的声音元素中是最重要的。配合影片交代说明推动叙事,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主要可分为对白、独白、旁白,比如在片中徐老师在最后的独白,旨在向广大年轻一代发出呼吁和倡议。而在此纪录片中采用了大量的旁白,旨在达到交代主题,抛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交代白局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生存和传承。纪录片应该有反思和质疑的批判精神,它的语言符号建立在日常生活表象的基础之上,创作者应自觉地运用视听语言表达自己对事件的态度或倾向。
纪录片中的音乐
很多时候,影片情节的发展与片中的音乐设置有着微妙而默契的关系,它们是紧密配合着的。音乐可以成为一种阐述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它有着其独特的语气,以及台词所无法比拟的其承转合,时时刻刻暗示或者引领着影片内容的发展。背景音乐的选取要谨慎,独立于画面,相悖于纪录片本身的客观性,背景音乐富于主观感情,容易引导观众。音乐作为视听语言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在默片时代,许多时候人们对于一部影片的理解都是很有障碍的,直到电影声音的出现,事实证明,电影更加展现出它的魅力。
创作者根据纪录片的具体内容,在后期制作时加入音乐。用音乐来补充画面不易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能够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符合内容主题的音乐和符合表达主题的音乐。镜头画面内人物的自我表达的音乐,由于拍摄时对现场不可控,画面中的环境音响中的音乐,比如歌曲、演奏等。这种音乐是无法排除的现场声音,没有明显主观因素,也不影响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音乐对纪录片主题的深化以及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完整性、有序性起了很大的作用。适时融入音乐的纪录片能揭示纪录片的深刻内涵。传递感情,抒发情感。音乐的抒情性发挥了色彩、音乐、音响、字幕等感染力,纪录片中的客观音乐能使纪录片更显淳朴、自然。参与叙事,产生节奏。合理的运用音乐使影片具有节奏性,有利于观众的解读和欣赏。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组接画面,过渡转场;将几个不同类型的画面组接起来,产生整体感。音乐是一种可以丰富地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音乐增强了纪录片的表现力度和感染力。在纪录片中可以使创作者的意图通过音乐这一手段把情感传达得更为准确。
纪录片中的音响
在片中除了出现的人声和音乐之外,音响是对此之外出现的所有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的声音的概括。解说词、配音、音效、同期声都是在剪辑过程中,对电视节目起到补充说明,形成影视节奏,调动情感或者渲染气氛的作用。而音响功能的丰富和强化也是纪录片发展的必然。
音响在影片中增加了观众观影时的真实感,渲染画面的氛围;营造了空间感;将不同内容的镜头组接,营造整体感;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绪和情感;现场同期声、自然环境声、背景音乐、解说词共同构成纪录片的声音,声音和画面虽说是相辅相成,现场收录的同期声增强了现场的真实感,也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利用声音的潜在能力,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相互作用,给观众一种真实感和现场感。解说词在片中的比例已经缩小了很多。解说词的撰写也不再那么夸张主观感情和态度,而是客观的叙述交代背景、连接上下内容,寻求平实、冷静的风格。自然环境声的实用要自然不刻意,一定要在有声源的基础上进行声音上的润色,比如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的片尾中一条空荡荡的巷子里,劈木凿石的声音回荡使得雕塑家的形象伴随着敲击声印入观众的脑海里。作为影片的一种重要元素,在越来越多的电视纪录片中音响体现它独有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