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10-23 来源:网络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我国经济正驶于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增长方向转向了国内投资和消费。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我国政策当前讨论的焦点,如何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对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原因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居民储蓄存款额增加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的分析当前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我国经济政策的出台,加大宏观政策的力度,刺激消费,发展金融创新,完善市场制度,调整融资制度的结构等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写论文之前,我拜读了一些知名学者的文章,给了我很深的感触,他们的理论研究及其分析方法为我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周珊珊在《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指出储蓄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它的高低会对经济增长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以城镇居民的数据为样本 ,引入可支配收入、利率、社会养老保险等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了各大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文章提出了可支配收入,利率和社会养老保险都会不同程度上地影响到储蓄率。采取1980-2006年的数据及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解释不同变量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经过回归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和最小二乘法检验结果可得知:收入对储蓄有着十分显著的正效应,我国近年来居民储蓄额不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收入稳定增长;实际利率的显著性较强,相关系数大于0,因此,实际利率与储蓄之间是存在着正效应;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系数为负,说明养老保险对城镇储蓄有一定的负效应,即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有抑制作用,且该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实际利率的相关系数 ,说明比起实际利率,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居民储蓄的影响更大。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得出我国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保障不完善的结论。并给与了适当的建议,企业要扩张 ,要实现成功并购 ,就必须要有好的融资策略 ,而实现融资的大后方就是国家的资本市场。要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健康、 有序的发展 ,政府和企业自身都还要做出不懈的努力。就政府从宏观方面而言 ,要改善银企关系;逐步解决股份流通问题 ,提高融资保障 ;发展债券市场 ,扩大债券融资比例 ,完善并购融资工具 ;完善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 转股等问题;完善和发展信托制度。而企业从微观方面来看 ,要充分评估资金运营困难 ,企业并购之前 ,对目标企业进行详尽的财务调查并进行整体评估。这给我们研究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以及这对这些因素应采取的相关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柳希在《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居民储蓄行为》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居民储蓄这个原先无足轻重的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储蓄的主要部分。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针对我国偏高的居民储蓄提出建议与对策。
首先本文介绍了中国居民储蓄的现状。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不断高速增长,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中国的最终储蓄率持续偏高;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存款持续增长, 而且存款储蓄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其次,解释了中国居民储蓄行为变化的原因,主要有:1、居民收入增加,为储蓄增长奠定基础。2、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面较狭窄,待遇标准不一;各地各类型的社会保障项目基金差距大;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制和法律措施尚待完善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渠道匮乏:规范股市和债市市场;保险服务提高;居民消费倾向较低,消费品种单一4、各地各类型的社会保障项目基金差距大。
最后,根据原因提出了建议: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居民储蓄动机,加强居民对未来的安全感,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居民的储蓄动机的影响因素。加强对有需要帮助的人的帮助,加大教育储蓄基金。2、针对高收入阶层积极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分流其高额储蓄存款。3、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引导居民积极消费。4、规范资本市场,完善瓯子渠道,这样就可以增加资金的流向渠道,分散高储蓄。
董章清在《关于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表明近年来, 我国采取了多次利率政策, 然而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为何在西方的“灵丹妙药”在中国却失效了呢? 本文透过中西方经济学者的观点, 深入分析了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从而得出利率对居民储蓄的作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自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7次下降存款利率, 并出台了开征 20% 的利息税等多种措施, 其目的是要分流储蓄、 增加消费, 从而拉动内需, 形成经济学所说的乘数效应。可是, 这些措施出台后, 银行存款却仍然不降反升, 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的负面效应, 如内需乏力、 消费不旺、 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等等, 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西方对储蓄理论的略述,比较了中西关于储蓄理论的不同之处,因而不能生搬硬套。文章主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西方经济理论,在合理吸收我国学者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居民储蓄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我国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来看,居民储蓄每年都大幅度递增, 究其原因, 居民储蓄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Y)、预期、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其它因素。并运用实证分析,分析了各个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具体影响程度。居民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居民储蓄与名义利率存在微弱的负效应,随着名义利率下降, 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居民储蓄存款与通货膨胀率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预期对居民储蓄的影响非常大。
最后,作者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相关建议,整体地思路非常清晰。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均衡的发展,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障制度,慎重调整存款利率,改善我国其它的投融资市场环境。
卢仁祥在《我国居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就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居民高储蓄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居民的预防性心理。
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居民储蓄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不断的高速增长,在满足居民各种预防性需求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在居民高储蓄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作者分析了高居民储蓄下所带来的问题:居民储蓄大幅度的增长导致了消费需求不足,加剧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的失衡,从而造社会资源的浪费,给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了隐患。
因此,文章有必要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找到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作者运用了多元一次方程模型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了数据检验。在1978- 2005 年间,居民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储蓄年增加额就会增加0.088 个百分点,说明收入对居民人均储蓄的影响不明显;利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储蓄年增加额就会变动27.04 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利率变动对居民人均储蓄变动的影响也不是很明显;函数中预防性因素变量前的系数为429.542,可以说明居民储蓄对预防性因素的变化相当敏感,是导致我国居民储蓄增加的最重要因素。
文章为我们研究居民储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种思路,模型简单有力,数据来源可靠。更加说明和证实了居民储蓄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各自的影响力,为我们寻找更适合居民储蓄的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追求更科学合理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