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20 上传会员:将大紫
分类:工业设计 论文字数:20954 需要金币:2000个
摘 要:在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的大时代和大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也蓬勃的发展起来。由于近几年来高等院校招收人数的不断增长,国家对高等教育水平的越来越重视,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效率低下和落后的手动方式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需要。把低效低产的人工操作用信息技术来取代,节约时间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认可的事实。在信息化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基于网络的业务系统,这些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大大地提高了现代办公自动化水平。并且,由于之前的勤工助学管理系统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因素,比如没有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关联而仅凭一项得出贫困级别,所以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关联规则研究,可以使高等院校的勤工助学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公平和公正。如今的中国,各个高等院校都在积极自信地投身于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高等院校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设计和开发了一套高校勤工助学管理系统。
该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采用了MySQL关系型数据库,使用了JSP.NET技术,利用IntelliJ IDEA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开发技术采用MVC三层框架。该系统用户分为三个角色,分别是学校管理员、二级学院管理员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管理员具有用户登录、个人信息浏览、个人信息导出(导出成Excel格式)、登录密码修改、二级学院管理、教职工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管理以及勤工助学的数据分析等功能;二级学院管理员具有用户登录、个人信息查看、登录密码修改、个人信息导出(导出成Excel格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义工数据管理和二级学院通知公告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登录、浏览个人资料、登录密码修改、个人信息数据导出(导出成Excel格式)、申请勤工助学岗位、查看申请是否审批通过等功能。还有的功能是勤工助学数据分析部分要求采用Apriori算法把各个二级学院发布的勤工助学信息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关联性分析,评估和分析二级学院提交的勤工助学的学生名单和助学级别是否准确。
依据系统开发的技术线路,本论文采用软件工程的理论原理组织撰写,依照绪论、相关技术简介、需求分析、系统概要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与维护和总结的顺序展开论述。
关键词:面向对象;勤工助学;MVC;关联规则算法;SSM框架集;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1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2.1 国内方面-2
1.2.2 国外方面-2
1.2.3 发展趋势-2
1.3主要研究内容-3
1.4论文结构安排-3
2相关技术简介-4
2.1 Java语言-4
2.1.1Java语言简介-4
2.1.2Java语言特点-4
2.2 MySQL数据库-4
2.2.1 MySQL数据库简介-4
2.2.2 MySQL数据库特性-4
2.3 JSP.NET技术-4
2.3.1 JSP 工作原理-4
2.3.2 JSP的优点-5
2.4 SSM框架-5
2.4.1 Spring框架-5
2.4.2 Spring MVC框架-6
2.4.3 Mybatis框架-6
2.5 Tomcat服务器-7
2.6 IntelliJ IDEA简介-7
2.7 Apriori算法-7
2.7.1算法说明-7
2.7.2算法应用-8
3需求分析-9
3.1业务需求分析-9
3.1.1问题定义-9
3.1.2对现有系统的分析-9
3.1.3 目标系统功能使用者-9
3.2用户平台需求-9
3.2.1硬件环境要求-9
3.2.2软件环境要求-9
3.3 可行性分析-10
3.3.1 经济可行性分析-10
3.3.2 技术可行性分析-10
3.3.3 法律可行性分析-10
3.3.4操作可行性分析-10
4 系统设计-11
4.1系统设计的目的-11
4.2系统功能描述-11
4.4数据库设计-14
4.4.1 E-R图-14
4.4.2数据库中表设计-14
5系统实现-18
5.1公共模块-18
5.1.1用户登录-18
5.1.2登录密码修改-19
5.1.3个人信息导出(导出成Excel格式)-20
5.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模块-21
5.2.1 岗位申请-21
5.2.2助学管理信息-23
5.3 二级学院管理员模块-26
5.3.1 审核管理-26
5.3.2助学岗位管理-27
5.3.3 人员管理-30
5.4 学校管理员模块-31
5.4.1 岗位类别管理-31
5.4.2 教职工管理-33
5.4.3 学生管理-35
6 系统测试与维护-36
6.1 系统测试的目的-36
6.2系统测试目标-36
6.3系统测试大纲-36
6.4系统测试结果及截图-37
6.3系统测试结论-41
7总结-42
参考文献-43
致谢-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