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04 上传会员:橙子
分类:工程施工 论文字数:39446 需要金币:1000个
摘 要:如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资源日渐枯竭,能源危机在不断的加剧,严重的威胁着人类,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所消耗的能量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高耗能建筑潜伏着巨大的能源危机.因此,建筑节能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配合国家及无锡市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本文针对无锡市星级宾馆建筑进行能耗现状调研与节能潜力分析.本文主要对无锡市既有星级宾馆建筑的运行能耗进行了调研,并对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了宾馆建筑的能耗现状、能耗特点和节能潜力.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无锡市既有宾馆建筑具体的能耗情况和节能潜力,着重选取了一栋典型的三星级宾馆建筑,通过BECS节能设计软件对其进行建筑能耗模拟和节能分析,通过规定性指标检查和性能性权衡评估得出节能分析结论,A宾馆建筑能耗很大,不满足节能要求.依据BECS节能设计软件对A宾馆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的结论,主要从外围护结构方面进行改造,提出了四种改造方案,并对其节能效果和节能潜力进行分析.最后对节能改造方案进行投资效益分析,经分析均为可行方案,从节能与经济两个方面进行权衡考虑,确定了最佳的改造方案,为无锡市既有星级宾馆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星级宾馆;建筑能耗;建筑节能;节能潜力;节能改造;投资效益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1
1.1 国内建筑能耗现状-1
1.2 国内外建筑节能研究现状-1
1.2.1 国外研究现状-1
1.2.2 国内研究现状-2
1.3 研究内容-3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4
1.4.1 研究方法-4
1.4.2 技术路线-4
1.5 研究意义-6
1.5.1 既有公共建筑改造的意义-6
1.5.2 无锡市星级宾馆建筑节能改造的意义-7
第2章 无锡市星级宾馆建筑能耗现状调研-9
2.1 调查问卷设计-9
2.1.1 目的-9
2.1.2 调查对象-9
2.1.3 搜集资料-9
2.1.4 确定内容-9
2.2 问卷调查-10
2.3 数据整理统计-10
第3章 无锡市星级宾馆建筑能耗现状分析-11
3.1 无锡市星级宾馆建筑现状分析-11
3.1.1 竣工年份-11
3.1.2 结构形式-11
3.1.3 外墙材料-12
3.1.4 外窗类型、玻璃类型和窗框材料-12
3.2 无锡市星级宾馆建筑能耗现状分析-14
3.2.1 宾馆建筑能耗总体情况-14
3.2.2 总能耗发展趋势-15
3.2.3 全年用电量变化趋势-15
3.2.4 宾馆建筑能耗结构-15
3.2.5 用能设备情况-16
3.2.6 能耗管理情况-16
3.3 无锡市星级宾馆能耗特点-17
3.3.1 宾馆建筑能耗特殊性-17
3.3.2 宾馆之间能耗密度差异大-17
3.3.3 宾馆空调系统能耗占比大-17
3.3.4 宾馆用电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17
3.3.5 宾馆建筑能耗与竣工年份关系-17
3.3.6 宾馆建筑能耗与星级关系-18
第4章 无锡市星级宾馆改造措施及节能潜力分析-19
4.1 外围护结构-19
4.1.1 节能改造技术-19
4.1.2 节能潜力分析-20
4.2 空调系统-21
4.2.1 节能改造技术-21
4.2.2 节能潜力分析-22
4.3 照明系统-22
4.3.1 节能改造措施-22
4.3.2 节能潜力分析-22
4.4 能耗管理情况-23
4.4.1 节能改造措施-23
4.4.2 节能潜力分析-23
第5章 宾馆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案例分析-25
5.1 案例的选取及介绍-25
5.1.1 案例的选取-25
5.1.2 A宾馆建筑概况-25
5.2 A宾馆建筑能耗模拟-25
5.2.2 斯维尔节能设计软件BECS简介-25
5.2.2 模型分析-26
5.2.3 节能分析结论-30
5.3 A宾馆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32
5.3.1 外墙的节能改造-32
5.3.2 屋顶的节能改造-33
5.3.3 外窗的节能改造-35
5.3.4 A宾馆建筑节能改造潜力分析-36
5.3.5 A宾馆建筑的改造方案及节能效果分析-38
第6章 A宾馆节能改造方案投资效益分析-41
6.1全寿命周期理论-41
6.1.1 全寿命周期概念-41
6.1.2 全寿命周期评价概念-41
6.1.3 全寿命周期成本-41
6.2 投资效益评价指标-42
6.2.1 净现值-42
6.2.2 内部收益率-42
6.2.3 动态投资回收期-43
6.3 投资收益评价-43
6.4 改造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44
6.4.1 投资成本和节能收益-44
6.4.2 方案的现金流量-44
6.4.3 投资效益评价指标-45
6.4.4 投资效益评价-46
第7章 结论与展望-47
7.1 结论-47
7.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48
参考文献-49
致 谢-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