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19 上传会员:你好,学长
分类:文学比较 论文字数:10997 需要金币:500个
摘要:施蛰存的小说创作活跃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他的小说创作时间虽短,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施蛰存独特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体现了文化转型时期的阵痛,表达了现代知识分子对现代文明的质疑,以及不安、焦虑。本文力求对施蛰存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进行分析,挖掘其内核及根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从小说人物备受压抑的生存状态透视悲剧意识;(二)从对欲望和变态心理的描绘透视其悲剧意识;(三)悲剧意识形成的根源。
关键词:施蛰存 小说创作 悲剧意识 现代文明
Abstract:Shi ZheCun’s novel creation respectively last century active in 1930s,his novel creation time is short,but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it has left absorbing. In the novel the creation process,reveal the unique tragic consciousness respectively,this tragedy consciousness embodies the culture of the transition of pains,and expressed the modern intellectual questioned on urban civilization and uneasy and anxiety.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to the tragedy consciousness of novels are analyzed,the kernel and roots,dig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1)analyze tragedy consciousness from fictional characters survival state ;(2) analyze its tragedy consciousness from the abnormal psychology depiction of desire; (3) the root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formation.
Key words: Shi ZheCun;novel creation;Tragedy consciousness;morden civilization
施蛰存与穆时英、刘呐鸥等作家不同,他们往往是一开始就接受了都市文明、或者在都市文明的怀抱中成长,但是施蛰存的成长背景是传统下的,施蛰存对城市的情感当中,往往蕴含着一种乡镇情节,他一面表现都市文明中人的境遇,一面渴望能够获得乡镇生活中个人内心的平静和安逸。所以施蛰存不像其他新感觉派的作家一样,渲染都市生活的繁华和醉生梦死,而是表现人物内心的孤独、空虚、压抑。不论是对人物生活境遇的窘迫,还是情感、精神上的压抑,这都是现代人面临的问题。但是施蛰存自己也没有办法在创作过程中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开始向往着恬静优美的乡村,但是面对《春阳》中婵阿姨这样的人物,他只能流露出淡淡的同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施蛰存没有办法接受封建传统的思想,他觉察到旧的传统必将被新的潮流所取代,但在现代都市中,个人的生存和命运也受到压抑。因此有学者提出,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施蛰存持着一种“双重拒绝”的态度。这是一种文化转型时期的反思。他描写创作文化转型时期的人物,他们身上的痛楚,是转型时期社会的痛楚,也是施蛰存本人的痛楚。面对现代文明,不知何去何从,对于现代社会弊病,也并没有办法给予改变的措施。有人说,施蛰存的小说“在对现代都市心理的微观透视中,映现了现代都市人在欲望的海洋中的沉浮与挣扎,在文明巨大攻势下的心灵歧变,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此的一种焦虑性体验和思索”。因此,施蛰存的小说中始终流露出一种悲剧意识,这是对“人”的命运的不安与焦虑,也是对现代文明一种无形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