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3-10 上传会员:萌妹
分类:社会实践 论文字数:11751 需要金币:500个
摘要:本文就农民市民化遇到的社会观念、政策制度、农民自身素质的一系列制约因素,提出在思想观念上求突破、改革和改进各项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提升农民素质的方式方法来逐步实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
关键词:城市化 农民市民化 制约因素
《中国发展报告2010》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在社会公平公正与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加速城市化进程,提出了关于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战略目标:从“十二五”时期开始,用20年时间解决中国的“半城市化”问题,使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30年达到65%。这意味着要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到2030年基本解决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进城和落户问题,使他们享受与城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梦奎在《中国发展报告2010》序言中指出,城市化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中国的城市化无论就人口规模还是复杂性和艰难程度来说,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农民市民化的突出问题呢?如何才能达到党和国家提出的我国的城市化率2030年达到65%目标呢?笔者想通过本篇论文对南京江宁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和论述,希望可以提出一些能为其他地方政府在农民市民化方面得以借鉴的参考性方案和建议。
城市化并不简单地等于城市的摊子扩张,也不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还有更深的内涵,城市化,归根到底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组成部分。它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公共生活,新的人际关系及新的精神生态。城市属于居住于其中的人。因此,城市的扩张只是市民化的前奏,而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才是城市化的目标。而从农民变为市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系统的工程,它绝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转变,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转型,需要各方面共同长期努力,统筹城乡,抓住关键环节,稳步有序推进,协调发展。当然,农民市民化,不是简单地统计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多少,更重要地是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要适应城市的要求。当农民的生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市民化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