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9-29 上传会员:菲菲老师
分类:社会实践 论文字数:12080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社会底层不仅仅是贫穷。社会底层最明显的标志是贫穷,但却不是唯一的。社会底层还有很多不堪入目的、无法消除的阶层烙印,无论是从物质到精神,还是从显性到隐性。
许多作家都用对底层人物的书写当作创作主题。作者余华在小说《活着》中通过关注人的本身即支撑人的存在的所有支点,将底层农民生存的境遇以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句和文字进行描绘,凸显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对于人生的思考。《童年》是高尔基根据自身的人生阅历书写出来的,文章通篇描述了阿廖沙悲惨痛苦的一生,真实的展现了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文章突出了阿廖沙的坚强和不屈,也展现出了人物的生存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
本文主要讨论和研究了《活着》和《童年》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的刻画、作品的情感叙事路线、不同故事抒发的不同意义。从而得出:不论何时,生活的困苦总是存在的,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在坚守希望的同时不惧困难迎面而上,用自己的态度活出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活着》;《童年》;底层人物;人物刻画;人性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 言-1
第一章 小说创作背景的对比-3
第一节《活着》的创作背景-3
第二节《童年》的创作背景-3
第三节 《活着》和《童年》创作背景的异同-4
第二章 小说人物形象的对比-5
第一节《活着》中的典型人物形象-5
第二节《童年》中典型人物形象-6
第三节 《活着》和《童年》人物形象刻画的异同-7
第三章 小说叙事情感线路的对比-9
第一节《活着》的叙事情感线路-9
第二节 《童年》的叙事情感线路-9
第三节 《活着》和《童年》叙事情感线路异同-10
第四章 小说价值意义的对比-11
第一节《活着》抒发的价值意义-11
第二节《童年》抒发的价值意义-11
第三节 《活着》和《童年》抒发的价值意义的异同-12
结束语-14
致 谢-16
参考文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