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26 上传会员:豆小可
分类:古代文学 论文字数:7895 需要金币:1000个
摘 要: 青少年的社会化始终是青少年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社会化的成功与否不仅 关系着青少年个人的社会融入度,也同样影响着着社会整合度。本文针对当代青少年 表现出的对社会化的排斥现象,试图通过分析青少年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青 少年在后学生时代所面临的角色转换等问题,还原青少年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的形塑 过程,并以此对青少年排斥社会化的现象作初探性的解释。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化、自我认知、社会认知
题目是我引用的一句在青少年中非常能够引起共鸣的一句话,我们能够从中看 到,青少年在他们整个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对少年与青年,未成年和成年这两 对不同形象的想象。作为研究者,我们自然会把他们放在成人化与社会化的过程中来 观察,而实际上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他们在成长中发展着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为什 么成为一个社会人意味着成为一种“讨厌的人”,这样一句宿命感强烈的话语里折射 出了青少年对社会化怎样的一种期待。罗大佑的《童年》里描写的孩子,期待的是早 日成熟,期待的是“什么时候才能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而在青少年接近长大与成 熟时,他们则开始对此产生一种排斥感。这使我们深思青少年所排斥的具体是哪些东 西,而排斥感又从何而来,对此,本文将围绕青少年自我认知以及社会认知的形塑过 程展开论述。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3
2.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3
3.相关概念的明晰:-4
4.青少年对社会化的排斥:-4
5.青少年排斥社会化的原因分析:-5
5.1 青少年的价值观分析: - 5
5.2 理想化价值观的成因 - 5
6.形象建构与社会化内容-6
7.群体文化的视角-7
8.总结:-7
参考文献:-8
致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