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9-25 上传会员:园丁小瞳
分类:SCI论文 论文字数:13039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译制片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产物,是连接世界与中国的一道桥梁,在上世纪80年代,它曾到达了发展的巅峰时期。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译制片却发展缓慢,困境重重。译制片发展的困境应从政府政策的调整,译制单位自身体制僵化以及受众审美需求的变化等原因着手探讨。针对困境发生的原因,译制单位也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方法,在体制机制、配译风格、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创新,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对市场经济这个时代背景下译制片所遭遇的挑战。
关键词:译制片发展困境; 体制机制变化; 配音明星打造; 声音产业链开发
Abstract:As the produc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dubbed film is a bridge linking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the 1980s, the development of dubbed film reached its prime. However, dubbed film is developing slowly and has met many obstacles in the market economy. The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s policy, the rigid system of dubbed film companies and the change of the audience’s aesthetic need, etc. should be primarily blame for the obstacles dubbed film has met. Dubbed film companies have adopted certain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hey have adjusted the system, dubbing style and talents training, positively coping with the challenges dubbed film faces in this age.
Keywords: the developmental predicament of dubbed film, system change,dubbing talents 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ice industry chain
本课题针对市场经济背景下译制片面临的发展困境这一问题,采用文献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系统地研究市场经济背景下译制片发展的现状与造成困境的原因,分析译制片在陷入低谷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成效,最终找到更加适合译制片发展的道路、方法力图使译制片能够更快摆脱困境,得到稳定、良好的发展。
目前,国内有关译制片的著作更多的是从实践角度分析译制片创作的经验谈或回忆录,从学术角度分析译制片的大致有以下几本著作。
由杨和平、麻争旗所著的《当代中国译制》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译制片的最为完整的一本理论著作。该著作从艺术内涵、文化功能、生产规范、政策发展等角度对中国的译制片做了较为详细的归纳、阐述,将译制片的发展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即早期(1949~1978)的“宣传品”阶段、辉煌期(1978~20世纪90年代中)的“作品阶段”以及译制的多元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产品阶段”。此外,该著作明确了“影视译制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问题和技术问题,它还是一个系统管理问题”“译制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不是一般的商品,所以要在市场之上,另有政治、文化的管理政策”,此外,它还对国外的译制片以及民族语译制片做了补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