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07 上传会员:邻座的怪同学
分类:SCI论文 论文字数:8954 需要金币:500个
摘要:本文通过将萨拉凯恩剧本《4.48精神崩溃》的语言与传统戏剧,荒诞戏剧,叙事体戏剧语言进行对比,指出其语言超越了人物刻画,意义表达的传统作用,恢复了语言的诗意,还原了剧场独一无二的特性,并使剧场内的审美客体发生了重要转变。
关键词: 《4.48精神崩溃》 萨拉凯恩 语言 人物 意义 能量 新剧场 观众 审美客体
《4.48精神崩溃》的作者萨拉凯恩在生前饱受抑郁症折磨,曾多次自杀。在完成了这部内容充斥着痛苦,自杀,精神病治疗过程的描述的剧本后,她用鞋带将自己吊死在卫生间里。
笼罩在这部剧作上的“阴影”驱使多数评论家将其称之为自杀遗言,观众的心理则更加微妙或简单。仅按字面意义来解读诸如“今年我将自己托付给死亡”此类的台词,《4.48精神崩溃》就不过是Michael Billington口中的“作者对她将要实施行动的记录”。文本自身的晦涩难懂似乎被这个外界事实化解了:将《4.48精神崩溃》理解为作者的自杀遗言使任何人都处于一个“解读”的安全境地。反之,任何宣称《4.48精神崩溃》与自杀无关的评论,都冒着自说自话,把自己的美学观点强加于一部作品的风险。
萨拉凯恩在谈到《4.48精神崩溃》剧本时曾这样说:“如果我患有精神疾病,我将无法辨别我自己,这张桌子(作者在说此话时眼前有一张桌子)和Dan(Rebellatto,此时正坐在作者旁边的人)。他/它们都将成为连续体的一部分,于是许多界限开始坍塌。”
在这个开放性的文本里,导演也不再有特权。可以说,萨拉凯恩的《4.48精神崩溃》的绝对开放性建立在它的相对自足性上。文字排版格式的使用和大量灰色地带的设置使得每一个观看它的人都必须承担对自己相应的解读的责任。导演对《4.48精神崩溃》的呈现必然承载着自身对痛苦的体验,而James Macdonald所做的让演员自行选择台词也是一种解读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