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5-13 上传会员:谷子
分类:本科论文 论文字数:11409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古华创作于八十年代初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一经发表即获得广泛好评,并最终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殊荣。小说于五年后被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谢晋翻拍成同名电影,并囊括金鸡奖的诸多重要奖项。八十年代的改编热潮一致推崇“遵循原著”的原则,然而电影较之小说文本在表现政治斗争、反映人物冲突等方面均显示出了谢晋更加激进的态度。本文将从消逝的乡土风情、隐去的人物特质以及故事的镜头组合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导演谢晋与作家古华不同的创作意图与倾向。
关键词:芙蓉镇;古华;谢晋;电影改编
《芙蓉镇》是作家古华创作于八十年代初期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最早发表于《当代》,一经发表便在文坛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尤其是沙汀、沈从文等文学大师也对其做出了肯定。小说的时间跨度从1963年到1979年,对于整个中华历史而言犹如沧海一粟的这16年,由政治风云变化带动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和人性思考却丝毫不容忽视。小说以湖南地区的原始、偏远的芙蓉镇为背景,通过叙述胡玉音、黎满庚、秦书田、李国香、王秋赦等几个普通底层人物在这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命运沉浮,试图“透过小社会来写大社会,来写整个走动着的大的时代。”小说《芙蓉镇》体现出了与巴金提出的对优秀文学作品的两点希望的高度贴合,即“新”和“深”完美统一,由此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殊荣。
同时,小说的电影改编在八十年代形成了又一个高潮。同名电影《芙蓉镇》被搬上了大荧幕,由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谢晋执导,并在第七届电影金鸡奖上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等多项大奖。从《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再到《高山下的花环》等作品,无一不是对当代中长篇小说的改编,显现出了谢晋对此种文艺创作的热衷与精通。在纵观谢晋一系列电影中后不难发现,他的身影始终与大时代的涌动并行,“始终以其对祖国的社会、历史、政治及人生的深切关注与表达作为他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并因此而为广大的人民所悉心热爱。”由此可见,小说《芙蓉镇》在紧跟社会政治变幻、再现小人物命运方面的意图和成就与谢晋的艺术追求十分吻合。